郑州领先心理咨询
预约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的位置: 首页 > 婚姻家庭 > 出轨矫治 >
出轨矫治

心理学解释“一见钟情”挺靠谱!

更新于 2018-10-20   | 浏览次数 0

 

“与君初相识,似是故交归。”

“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

“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我们常常在文学影视作品中见到一见钟情的男女,他们偶然邂逅,一见倾心,双双坠入情网,最终成为—对神仙眷侣。这是多么梦幻的事情啊,看一眼就爱上对方,简直太浪漫了。

 

这样的电影桥段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吗?一见钟情难道不是见色起意?

 

其实,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见钟情的发生,与人的大脑和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见钟情并非见色起意

 

芝加哥大学Stephanie Cacioppo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性冲动与爱意会调动大脑的不同区域

 

后脑岛:更多的用来控制感觉,如痛觉的区域,当你感觉到强烈的性冲动时这部分区域会变得活跃起来。

前脑岛:用来表达愤怒、厌恶等情绪,当你表达爱意时这部分区域就会被激活。

 

核磁共振扫描结果显示,被性欲冲昏的大脑状态与被毒品控制的大脑非常相似:一个正在经历强烈性吸引的人,和一个注射可卡因的成瘾者,大脑中兴奋起来的是同一片区域。

 

那如何判断是一见钟情还是见色起意呢?Cacioppo团队针对一组大学生做了另一组实验。实验中让大学生面对120张照片,选择出自己有“性冲动”或者“恋爱感觉”的对象。随后再向他们展示这些对象,检测他们眼球的运动。结果表明,如果对方花在你脸上的时间比在你身上的多,那他大概有想恋爱的感觉,会企图和你发展长期关系。如果他一直盯着你的身体看,目光游移,那多半对你只有原始的性冲动,属于见色起意。
 

一见钟情是对父母的投射

 

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的作用。婴幼儿时期经历的影响,被认为性心理发展和人格发展是一个同义语。其中大约从3岁到6岁是性蕾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动欲区转移到了生殖器,他们的行为开始有了性别之分。在这个阶段中,对人格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事件是在儿童心中产生了有关父母的情绪冲突,即男孩心中的欧底帕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和女孩心中的爱莉克拉情绪(Electra corn―plex)。弗洛伊德说:“在三岁之后,儿童开始表现出一个对象的选择,对某些人深情偏爱。”对于男孩,他所选择的第一个恋爱对象是自己的母亲。男孩想独占母亲,而父亲的存在是一种干扰,男孩心中这种恋母嫉父的情绪纠葛,被弗洛伊德称称之为欧底帕斯情结。在同父亲争夺母亲爱情的过程中,男孩感到自己的力量有限,并且还产生了“阉割恐惧”(fear 0f castration),为了解决这种冲突,男孩开始尽量以父亲为榜样,模仿父亲,并认同于父亲。通过认同来获得对母亲性冲动的间接满足,同时认同本身也促使儿童习得男性行为,形成男子性格。女孩也同理,从依恋到察觉差异,到嫉妒,再到认同,女孩通过对母亲的认同作用,获得女性性格和女性行为。

 

儿童采纳了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以超我的形式表现出来。恋父恋母情结被压抑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会在我们的爱情中体现出来,我们会更多的选择与母亲或者父亲相似的人,当偶然我们碰到这样的人,其反映便是对某位貌似父亲或母亲的异性“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是对理想的投射

 

美国医疗心理学家研究人在恋爱时脑中电化学活动发现,丘脑下部的神经活动受到突然激发,神奇的爱情物质(多巴胺等)大量产生,并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引起飘飘欲仙的感觉。

 

原来,男人和女人各自把所梦想的对象特征储存于大脑之中,就像把数据储存于软盘中一样,称为“爱之图”。这张图最早由父母勾画,并不断受到外界因素的修正与补允

 

年龄越大,图像越具体,由于某种契机而第一次目光相触时,眼睛就捕捉到对方身高、体形、眼神、发色、发型、风度以及服饰等信息,以每小时400多千米的速度,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对方特征与所储存的图像越是相吻合,大脑产生的信息就越强烈,体内的“化学工厂”便开足马力产生大量兴奋物质。

 

在脑中形成一种幸福激素,引起诸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颜面发红等变化,心中激情涌荡,即“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与自恋有关

 

一见钟情的感觉有时是不可靠的。除了父母、社会环境带给我们的认知,我们也会被与自己相似的人吸引,不管有没有意识到,人们还是倾向于认为,相似的人更不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也更容易建立起信任,实现相互理解和交流

 

容易一见钟情的人常常会认为那些最能吸引自己的人,通常是与自己最相似的人,即当对方有某一点非常吸引我们时,我们倾向于认为Ta与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更相似,但这个过程可能是无意识的。

 

心理学家们认为,我们会不自觉地将对方当做是自己某些“未实现的理想自我”的替代品,潜意识认为得到了对方就是得到了理想中的自己。这也是一见钟情的人常常会感到“ta就是理想型”的原因。当人们将自我投射于这个客体时,我们倾向于努力不断认知到彼此的相似性,来保持认知上的和谐一致。这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吸引力就会更加强烈,然而这种认知却可能是片面和扭曲的。是我们假想中的“对方就是自己”带来了这种吸引力。随着接触的加深,一个人就可能会感受到,原来对方不是自己。一见钟情的魔法就会消失。
 

一见钟情也可以很深刻

 

评估一段感情的深刻与否,通常有“情感强度”与“现实基础”两个维度。“情感强度”指的是在某一时刻所感受到的浪漫情感的强烈程度;而“现实基础”则指的是伴侣之间长期相处所经历的共同事件,包括双方对于彼此需求的满足。可以看出,后者需要双方花费时间相处、共同创造。因此,有人认为一见钟情缺乏共同经历的现实基础而往往无法深刻持久。但事实并不一定如此。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比起那些没有一见钟情体验的伴侣,一见钟情为双方所提供的情感强度,往往能够让他们更愿意花时间相处,也为之后的“现实基础”做好铺垫。换言之,一见钟情是有可能成为一段深刻感情的开端。
 

为什么不相信一见钟情?

 

既然一见钟情有可靠心理来源,也可能会很深刻,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不相信一见钟情?

 

其实,不相信一见钟情的人并不是指相信“一见钟情”这个行为,而是不相信它会有结果。也就是说他们无法将“一见钟情”与“有情人终成眷属”相关联,他们的内心对于一见钟情是否能够开花结果抱有怀疑态度。这样的人,即便遇见了一见倾心的对象,他可能也不会承认自己一见钟情,或者在交往的过程中把感情问题归罪于一见钟情,甚至心理暗示这段感情终会失败,而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

 

但是,一段感情能否长久,不在于开始的方式,而是经营它的态度

 

朋友间的相处也是需要相互包容理解的,更何况是恋人之间呢?一见钟情往往只强调喜欢、心跳,并不包括宽容、理解的概念,才是其不能持久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如果意识不到这点,婚姻关系会很危险   下一篇:不爽全世界的你,其实是不爽自己
分享到:
版权所有:河南领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网址:http://www.lxzx999.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847号

豫ICP备160182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