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西方文化强调家庭成员彼此平等独立的关系,东方文化中更强调家庭成员间关系的融合,免不了会有彼此干涉,界限不清。
中国人常说,严父慈母,这实在是对父亲功能的限制,因为父亲也可以很温柔的。我理想化的一个父亲,是这样一个状态,他跟他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边界,但是他也有温柔的能力。很多父亲,他的人格没有真正成长到一个男人的状态,所以他需要用过度严厉来伪装得像一个男人。实际上,是在拼命掩盖自己没有长大的这一部分。如果大家想象一下,青春期的男孩,在他喜欢的女孩儿面前如何的装模作样,你就可以理解已经有了儿女的男人,在孩子们面前那么严肃,是在干什么。妈妈对家庭的事过分控制,有可能指责,有可能唠叨,总是对孩子说很多话,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她的嘴巴满足她的幸福。——简单说,这个妈妈还停留在“口欲期”。(婴儿用嘴巴跟世界链接)而一个已经做了妈妈的成年人,过分地唠叨,也是过度用嘴巴跟世界链接,那么多的攻击性和情绪都是通过嘴巴说出来,说明她正在用她的嘴巴对她的老公和孩子施虐,这样的现象在中国的家庭其实非常常见。如果以上两点形成一个画面,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爸爸是在装模作样地严肃,妈妈在唠叨,孩子就在那备受虐待。在中国的家庭里,最容易被谈起,也最容易掩盖其他事实真相的,就是孩子的学习。爸爸妈妈跟孩子没有任何的话题,只能够谈学习,这是被中国家庭谈论最多的事。大家都躲在学习的后面,感觉比较安全。当父母开口谈学习时,就是他们掩盖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他们自己也没有能力处理,所以就拿学习这块遮羞布来挡住。还有家庭里不能够谈什么,比如说性,这个话题是被高度限定的一个。如果爸妈,把自己内心修通好了,就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来限定孩子。当父母在孩子说到某个话题时感到不安,不让孩子讨论,就需要先看看自己的那份不安,有可能那里就是自己无意识在着急,有个需要解开的心结。如果父母在此时,能够不断地清理自己的结,那么孩子将获得家族方式的解放,因为这个结,有可能是在自己童年被父母无意识地给植入的。当然,我们毕竟是社会人,有时会有意识地回避一些问题,这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做父母的要清楚,这个限制不是因为自己的某个情绪,是为孩子,是为了维持家庭之间必要的界限。这就需要两个人或一家人共同约好的回避。现在很多国家对中国的一个印象是,全世界华人的孩子都在学钢琴:钢琴是一个高度象征化的代表,中国人给它赋予了很多的意义,比如,高贵、优雅、阶层等等。家长希望靠钢琴,来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另一方面,学钢琴也隐含着一些攻击性的需要。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去考级,看自己的孩子把别人打败了。现在孩子参加很多艺术、其他的培训班,这是我们那时候都没有的,反过来想,他们应该羡慕我们,因为我们那时候玩的是更加原始的东西。比如说,象征化低的东西,如泥巴、棍子,或一些小动物。大家知道,现在的孩子没有机会如此地亲近大自然,这也是现在孩子们比较悲哀的一面。过度象征化会导致虚伪,导致一个人实际的生活能力的降低,还会导致过度的情感隔离。在可以直接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时,他不说,反而说,我给你弹一首曲子...这也可以看到,心与心之间遥远的距离。这里面包含着害怕,害怕跟另一个人亲近。现在社会上,很常见的一个词“拼爹”,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入学前,老师先要调查,孩子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好像现在这个被教育部明文禁止了,但是很多老师还潜伏地在做。孩子们之间,谈论的也是,我爹是做什么的,我妈是做什么的。抛开社会道德的大旗来说,我仔细体会了一下,这种言论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一个人的背景把这个人本身给掩盖,对于父母来说,过度在孩子面前证明自己的社会背景,说明他心里很虚。父母害怕自己在孩子心中不是一个好父母,所以需要这些背景来挡住前面,来隔离孩子跟真实的自己靠近。说到底,就是父母自己心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父母,而他们又害怕孩子们看到这一点,所以,就努力地编制了一副宏伟的背景,来挡住孩子的视线。很遗憾,孩子天生就是父母的读心器,孩子心中非常清楚,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
每个大人都当过孩子,仔细回味一下,应该不难体会到这点。
只是孩子们很善良,所以,也就配合父母做了一个好观众,为了显得逼真,一开始,他们往往也会复制父母的言行,在学校或社会上来宣传父母的社会背景。代价是,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真实的自我价值,因为在虚假中呆得太久了,就忘记了原本的真实。同时,社会中,老师和某些同学,会迎合这样一种行为,被华丽的背景所吸引,而忽视真实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内在潜能和特点是什么。在表面上的社会迎合和赞叹下,孩子就会慢慢地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回应式地对父母的背景为荣为傲。就像绕在大树上的藤,生存只能依附在大树上。孩子们在父母过度的遮掩中,听到父母心中认为自己不好的声音。善良的孩子也会呼应父母的心声,将自卑的种子种在自己心里,在学校羞于谈及父母。大家常常看见在学校中,有这样一些可怜的孩子被欺负,这些孩子往往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不值得别人尊重。而这种羞愧,会成为在人群中非常注目的攻击靶。周围的孩子就会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回应式地来欺负他,让他重复体验到“我不够好”,从而加深这样一种畸形的心理动力。这样的孩子以后在社会上常常会不平凡,要么成人后,愤怒地来力争更大的社会背景;或者破坏社会(极端的例子是恐怖分子);要么自怨自恨,来吸取周围人的能量。他会无意识地制造出很多事件,让身边的人卷入悲伤的大海,或者带入愤怒的火山。所以,在他身边的人,常常会被动感受到一种无能的感觉。就如当年,孩子体验到父母用背景来压低自己,不让真实的自己得到成长和发育。
这种情况,往往揭示的是,一个家庭有被掩盖的问题,但孩子是这个家庭系统中最弱的环节,他们敏感、善良,为了维持家庭的存在,把他们表达不出来的问题,用自己的症状,甚至牺牲来拯救家庭,甚至,拯救家族。
所以,我想呼唤每个家庭成员,承担起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借由他们的勇敢来看看自己可能在回避的问题。
这些问题里面往往是父母被压抑的真实自我,有的时候,人们会很恐惧看到这一点,这常常涉及到一个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是真实的强大,还是虚张的强 大。
6、过度工作化
我遇到很多的家庭,父母都在拼命地工作,把孩子忽略了。
他们为什么要拼命地工作呢?
家庭里是一个少讲理、多用情的地方,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真实自我的地方。如果家长有很多时间在家,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会在家庭情感里卷出自己的脆弱。
很多孩子被父母的过度勤奋工作给毁了,孩子被极大地忽略了。这样的父母对国家、民族的确做了很大的贡献,但实在是亏欠伴侣和孩子太多了。
7、过度指责
比如说,有的孩子很聪明,也没什么其他问题,但是成绩特别不好。那么,可能是孩子想用成绩不好的方式来跟父母进行连接,但这种连接是病态的。孩子想表达的是:如果我有某种缺陷,就可以给你机会来指责我。
一个家里父母常常相互指责,或是指责孩子,盯着对方身上有没有什么错误和缺点,然后去攻击,这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的表现。
8、家庭角色不平衡
这种在中国家庭中也比较常见。比如说,爸爸在家庭一直处于一种消失的状态,而妈妈拥有这个家庭过多的权力。
这个一方面会影响孩子对于性别的认同感;一方面也是用这种方式防止父亲在这个家庭中失控。
爸爸的攻击性和侵略性要强一些,而妈妈呢,就算它再凶悍,也是具有母性的,所以,对家庭的伤害就会少很多。
就是一个没有分化好的男人,跟一个没有分化好的女人结婚,然后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家庭就有可能是一种很黏糊的关系。因为他们怕这种黏糊的关系带来的错乱,所以他们有意无意地邀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来进入家庭,这就是关系入侵。这样子呢,就稀释家庭中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的特征,三代人像一锅粥那样的在煮着。可以用一句话说明结构式家庭治疗和系统式家庭治疗有什么区别。结构式家庭治疗非常强调,夫妻作为一个家庭的核心轴,不管怎么样,要把这个轴守稳、守清楚,只要是这个轴在,这个家庭的根基就没有问题。在中国的家庭,有很多是将这个轴的权力,拱手出让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样就可能导致孩子的很多内心冲突。解决中国家庭问题的一个核心就是,巩固夫妻联盟,一起抵御“外敌”。单从这个角度来做,一个家庭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我知道这样说,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因为很多老人退休后,他们的全部心思都砸在了孙子身上,如果我把他们这样做的潜意识用心给说破的话,我估计我会跟很多人形成不共戴天的关系,但是想一想,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10、功利化的关系
无条件的爱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你拥有了什么。功利化的爱,是你必须会弹钢琴我才爱你,或者说,你必须在社会上取得很多成就我才爱你。
这种有条件的爱,反映在亲情里,尤其变得悲哀。如果家庭中的血缘之爱、亲情之爱被加入了这些功利性的东西的话,就很不知道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笼统地说,我对某个人功利性的爱、有条件的爱,是为了隔离我对他无条件的爱。
人格没有成长好的人,在原生家庭没有分化好的人,这种无条件的爱会让他觉得恐慌,会让他觉得失去自己,所以,他需要用这种有条件的、可以外化的方式,来隔离跟另一个人亲密的关系。同样的,就是一种爱无能的状态。
最后,打个比方来说明一下一个人的分化是否好的程度。
举个例子,你住在集体宿舍里,你在凌晨两点钟时,突然想放肆地唱一首歌,结果是你快乐的程度,跟别人痛苦的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你有多快乐,别人就有多痛苦。
在没有分化的关系中,某一个人的快乐,就是另一个人的噩梦。
如果你住的是一个独立的房间,隔音效果还比较好,那就是你晚上随便想唱什么,就唱什么,你快乐的程度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
这就喻指分化得比较好的。
在家庭中的关系,如果爸爸妈妈在人格上有依赖,没有分化和独立的能力,孩子的离开就注定损害了父母的利益,所以孩子就会生各种各样的身心疾病,最严重的就是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永远都无法走出家庭。
我相信,好的状态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望于江湖。
-The END-
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