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和好、再吵......为什么我们总陷入「糟糕关系」无法自拔?
更新于 2023-05-16 | 浏览次数 0
“吵来吵去,可我还是离不开TA。”
“总是我哄着TA,但TA开心怎么样都行。”
本篇文章向你解释,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感觉痛苦却无法自拔,陷入死循环却无法挣脱,以及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
对象白天还好好的,晚上就突然闷闷不乐。你问Ta :「你还好吗?」Ta会回答没事。你知道Ta心情不好,尝试说点什么哄ta开心,结果却换来的是争吵:但其实你从没说过这些。总之最终两人不欢而散,留下你一人被情绪压的喘不过气。你甚至真的怀疑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后来你们也会和好,但往往道歉的一方是你:“对不起,我不该那样说。”但其实你并不觉得完全是自己的错。即使引发争吵的理由不同,但过程似乎惊人地相似:伴侣情绪低落,你感到不安和焦虑。你尝试缓解,却陷入争吵。Ta把你拒之门外,你陷入绝望和恐惧。然后一切恢复正常,你们又和好如初......这种情绪起伏不定的关系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关系模式。当你第一次见到对方时,你觉得ta看起来很神秘,很吸引你。ta会向你敞开心扉,分享ta的创伤经历和痛苦过往。你觉得这是对你的信任,也因此让你们变得更加亲密。对方身上的伤痛反而对你有强烈的吸引,你相信自己可以用爱来治愈。你觉得自己能改变ta。你可能在这样的一种家庭环境下长大:你的父母其中一方,或者双方都情绪很不稳定。小时候的你,永远觉得自己是在如履薄冰。当时的你还是个孩子,那时大脑的发育程度尚不能理解父母的情绪。看到他们突然爆发的负面情绪,你只会感觉到害怕。你甚至觉得这是你的错,是你做错了什么,所以你想让父母开心起来。于是,你不得不去遵守父母制定的所有规则,并且可能为你压根没做错的事情道歉。好不容易等父母的情绪平复过去,他们会对你重新表达爱意。这会给你强化一种信念:你需要为父母的快乐负责。于是长大成人之后,我们也将这种模式复刻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当伴侣出现情绪波动时,我们也会产生同样的信念:「我需要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因为有着相似的创伤经历,你和伴侣之间相互信任,产生共鸣。这种相似的创伤经历可能是 :曾经都受到过身体/性方面的虐待,或者经历过极度的贫困。也可能是童年时期遭受过霸凌,或者反复目睹家庭暴力。还可能是遭受父母的遗弃: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离开自己,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这些创伤经历让你们走到一起,形成一种心理学上称之为「创伤纽带」(trauma bond)的奇妙联系。这种联系很牢固,它让你坚信:另一个经历过相同事情的人可以理解你、爱你。你可能认为「治愈伴侣」是你的责任,你为他们经历的创伤感到难过,所以你可能会因为结束这段关系而产生强烈的内疚感。你担心离开之后,ta会伤害自己或者做一些过激的事情,而这可能会是你的失误造成的。激烈的争吵,让你感到害怕、紧张和焦虑,但可能因为没有发生过肢体上的暴力,所以你告诉自己 “还好”,好像还没有那么糟糕。这种自我合理化可能会使我们看不清现实,因为情绪操控、语言暴力往往也是严重的虐待形式,两者都会对心理、情感和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你可能已经掉进了这样的认知陷阱:「我是值得的,如果ta真的爱我,ta会改的。」你把对方的改变与自我价值感划了等号。这也会使你们很难逃离这段关系。只有你的另一半自己产生改变的动力,不寄托在亲密关系上而是自己愿意独立面对、解决问题,改变才有可能发生。认识到自己身处有毒的亲密关系模式,本就让人痛苦。如果继续批判自己,只会加重现在的痛苦。和信得过的朋友或家人敞开心扉聊一聊,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可以让我们感到不那么难受和孤独。和愿意陪你的人交谈很重要,因为分享可以减轻情绪的负担。结束一段不健康的亲密关系,需要慢慢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不是一晚上的努力就可以成功。还要说明的是,不光是亲密关系中可能产生「有害」的关系,这种不良模式还可能存在于家庭或职场中。如果不注意,这种关系模式可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甚至会剥夺我们的快乐。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我们发展觉察的能力,并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关系模式持续影响我们的原因。咨询师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过去经受过的关系创伤,并引领我们在健康的亲密关系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