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领先心理咨询
预约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问题 > 父母必读 >
父母必读

扎克伯格让孩子不要担心未来,你却还在执行“

更新于 2018-09-04   | 浏览次数 0

茜茜从初一入学刚刚开始就被几个男孩羞辱和嘲笑,刚开始,她在父母的影响下都选不去招惹,选择息事宁人。

 

但这几个男生越来越过分,后来实在无法再忍,跟老师反映了,之后这几个男孩稍微有所收敛,动作从地上转成了地下。

 

私下里依然会对着茜茜各种指桑骂槐,这种日子撑了两年,她的校园生活越来越压抑,也越来越没自信。

 

期间她的父母也帮她找过心理咨询师,她自己也看到自己过去的怯懦,但这个改变的过程很缓慢也很艰难。

 

茜茜说,她整个人都变得很神经质,只要进入学校人就会非常紧绷,甚至只要男生说话时笑起来,她就感觉他们在笑她,马上要进入初三了,她实在不想再在留在这个学校过这种日子了。

 

她几次跟父母提出想要转学,但她现在上的是一所重点中学上学,在父母看来这种碰到困难就逃避”的想法他们不能接受。

 

父母说,你怎么知道进入了新学校就会一切顺利呢,如果又碰到其他的困难怎么办呢?难道要再转学吗?

 

最重要的是,要离开这样一所当时费了不少功夫才挤进去的重点中学,去其差一些的学校,他们觉得这个代价实在太大。

 

所以父母总对她说:自己调整调整。茜茜自己也试着强迫自己去适应,但真的没办法做到如父母所期待的“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别想太多,好好准备考试,熬过这一年就好了”。

 

头脑里关于那些被欺辱的痛苦回忆却总是闪现出来,怎么都挥之不去。她很挫败,甚至为自己的“娇气”而非常的自责。

 

茜茜她知道,到了新环境可能也会遇到困难,但现在的她已经跟两年前很不一样了,如果现在的她再遇到这种事,她会有力量坚定地说不。

 

但她真的想换一个环境重新开始,她不想初中的最后一年还在这样的感觉中度过。”

 

说到这儿,她的眼神突然黯淡下去:“但是爸爸却撂下话说,他不相信有人能在那种烂环境中能变得优秀。

 

茜茜复述她爸爸这句话时,大眼睛里噙着泪水说:他老这么跟我说,就算我真的可以成为这样的人,他说多了,我就算可以,也不可以了。
 

14岁的茜茜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真的非常震撼。她这么小的年龄,但已经洞悉到世界的真理。

 

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子,决定于他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是谁;一个人能做成什么,取决于他深信自己能做到的程度。

 

而她现在,不仅需要力量,更加需要父母给她信心,和她一起度过这段挑战。

 

 

自己对未来充满不确定和担忧

内心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孩子是自我感的延伸,通常也是自我感投射最多的对象。

 

所以当我们自己内在有焦虑和不安时,就需要孩子表现出持久的稳定优秀的表现。

 

并且他们需要做出让人感觉到保险的选择,这样才可以给内在的深深的不安全和忧虑带来安慰和补偿。

 

当孩子有任何的不稳定或看起来有风险的决定都会让这些成年内心沉积的不安全感被搅动出来。

 

他们没有力量承载这种动荡,即使这种动荡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他们也不想承担。

 

他们自己都没有安全感和信心,即使这个时候想支持孩子,却拿什么给呢。

 

 

经常体验挫折,只会让孩子习惯挫败,

变成“习得性无助”

 

“不能孩子要什么都满足,如果要父母的什么都满足孩子,等有一天别人不能满足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无法承受,这会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很多“砖家”都在鼓吹“挫折教育”、“延迟满足”,他们相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人为给孩子制造多一些的挫败感,会让孩子未来成为一个抗挫能力强的人。

 

经常体验挫折,不会给孩子带来抗挫能力,只会让孩子习惯挫败,甚至这种挫败和无助的感觉最后会变成一种常态,进而形成“我就是一个失败者”的自我认知。

 

这种童年无数次体验到的感觉会在他们成年之后不断的重复,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而事实上,挫败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体验到的。

 

根本不需要父母人为的制造挫折,而且父母在孩子童年尽可能的给予更多的支持、信任和鼓励,这种信任和安定感会被孩子内化成内在的人格力量,更好的去应对外部的挑战。

 

家庭的本质应该是彼此滋养,彼此支持的,是个可以补充能量来应对在学习、工作上的各种挑战的充电岛。

 

但很多人的感受是相反的,家变成了一个最消耗自己能量的地方。

 

 

父母对世界的不安全感和恐慌,

都将毫无保留的送给孩子

 

很多父母不遗余力的,毫无保留的把自己选择过之后的充危险和危机世界观传递给孩子。

 

我带孩子到我们楼下小区玩的时候,会常常听到父母或爷爷奶奶对他们的孩子说:

 

“别跑,你会摔跤的”、“别爬那个,你会掉下来摔断腿的”、“别一个人跑那么远,会有坏人把你抓走的”、“你再这样,会没有人跟你玩,你会没朋友的”、“你这样没礼貌,以后没人喜欢你的”……

 

当父母没有意识自我升级的时候,他们的世界感就会非常僵硬,所以在这这样的认知水平下,他们会认为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感受到的这个世界的危险和残酷,提前进入备战状态,准备好一场对抗残酷艰辛生活的战役。

 

所以最后他们的孩子也会没有丝毫浪费的完全承接养育者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并复制这种感觉,惶恐、不安、焦虑、没有安全感……

 

慢慢的吸引和创造更多匹配这种认知的事件和信息进入自己的生活中,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这真的很糟糕。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小女儿出生时,扎克伯格满含深情的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告诉她即将迎来的是怎样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也希望她享受成长中的每一刻。

 

在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你一生中只有一次童年,所以不要浪费太多时间担心未来,你有爸爸为你做这些事,我们会尽我们所能来保证你这一代未来的世界更加美好。”

 

这是一个和大多数中国父母的世界感截然不同的父亲,显然扎克伯格并不需要通过孩子奋斗和努力来抚慰内在的惶恐。

 

他希望孩子多多睡觉,不需要担心未来,好好享受自己的童年。

 

他不想改变自己的孩子,他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并把更好的世界送给自己的孩子。

 

他也完全不打算描绘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让孩子尽早做好准备,开始战斗。

 

因为他没有活在这样的世界中,他选择并体验了一个和很多中国父母完全不同的版本的世界。

 

一个充满希望的,好玩的,安全的世界,所以他很自然的把这样的世界感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

 

这并不是国籍或拥有财富的差别,而是内在安定感和力量感的差别。

 

作为父母,我们并不需要去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多么残酷多么危险,你要现在努力和处处小心察言观色才能在这个世界有立足之地。

 

这是你无力和充满焦虑的心投射出的世界,并不是唯一的真相。

 

我们需要的修改我们眼中的世界,让我们内心足够丰盛和有力量的时候,你才有机会看到一个充满善意和丰饶的世界,并把你身边的人也带入这个层级的世界之中。

 

在那之前不要去试图改造你的孩子,不要把你看到的低版本的世界不容分说的砸到你的孩子身上。

 

他们有无限的可能,你能为孩子做的最棒的事就是不断升级自己,尽可能少的给他们限制,给他们一个足够大的生命框架,让他们在这当中尽情的探索和创造。

 

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做。


上一篇: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她的演讲,让全   下一篇:跟孩子沟通时,你们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吗?
分享到:
版权所有:河南领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网址:http://www.lxzx999.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847号

豫ICP备160182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