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的伤害,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
更新于 2021-07-02 | 浏览次数 0
专家咨询师陈玲先温馨提示: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得多。
做一位能够和孩子好好说话的父母,比送孩子什么礼物都好。
当你知道以下5点,也许就会不忍心再骂孩子了。
第1点
身体伤痛和情绪伤痛的脑回路相同
密歇根大学的Ethan Kross博士一项实验发现,情绪和身体疼痛在大脑区域反应非常相似。
当一个人说感到“心碎”的时候,“心碎”其实已经不完全是一个比喻了,他神经系统可能真的体验到了几乎相同级别的疼痛。
也就是说:当父母辱骂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可能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第2点
言语侮辱会改变孩子发育中的大脑结构
大脑结构除了受到基因影响,还会受到后天经历影响。
孩子大脑正在发育,尚未定型,他们对言语暴力调节能力比成年人差很远。
哈佛大学医学院马丁泰彻博士发现,言语侮辱会造成孩子大脑“损伤”当环境充满了压力,并且需求常常被剥夺,人类的大脑为了调整状态适应环境,会转换为“求存模式”。
当一个人只能求存的时候,他谨慎、胆怯、吝啬,倾向于讨好他人,躲在角落希望不被人注意等等。
即便成年后生活环境已经出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也很难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第3点
消极后果难以用“爱意”抵消
如果父母中一方言语中充满爱意,能否抵消掉另一方言语攻击造成的危害?
研究显示,不太可能。
如果母亲是一个温和充满爱的人,而父亲则常常辱骂孩子,母亲的慈爱也没办法抵消孩子受到来自父亲的消极影响。
此外,如果父母对孩子态度不稳定,时而言语温和、充满爱意,时而又恶意攻击,那些温柔的时刻也很难减少攻击时刻造成的影响。
第4点
故意的情绪伤害影响效果更久远
想想你身上的伤口,有人故意给你造成的伤害,是否比“无意的”或“不小心”造成的伤害,痛苦持续时间更久,疼痛程度也更甚?
人们对给自己造成伤害的人的动机评估也会影响对痛苦的感受。
刻意的侮辱对一个人伤害远大于无意中的伤害。
如果一个孩子时常都被他人故意言语攻击、贬低,即便这些话语听上去可能只是一句“嘲讽”,孩子受到的伤害也非常严重。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正在遭受外界持续的言语侮辱,作为父母你必须要立即干涉,让他们停止这么做,因为这和持续殴打你的孩子没太大区别。
第5点
言语攻击会变成“内在的批判声音”
“内在的批判声音”是一种内化了的批评声,常常存在于一个人的大脑中,会在他做某些事情或者评价自己时出现。有点像自言自语,但是却对自己充满了否定和批判,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加自卑。
在一些消极事件发生时,有些人脑中会出现这种声音。比如“我不够好,所以好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或者“倒霉的事情就会发生在我身上,因为我一无是处”等等。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承受着外界的苛责与批判,他们人格中消极一面就会得到滋养,不断壮大,这一面被称为“反自我”。也就是说,常常被苛责的孩子,即便成年后苛责他们的人已经不存在了,他也会把这个人对他的态度变成自己对自己的态度,时常苛责自己。
写在最后:
作为父母,我们得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言语伤害对孩子影响深远。它所有的痕迹都刻在了孩子心里,而且确实会改变人的生理结构——大脑结构。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带着一个“受损”的大脑结构一直到成年,谁也不会在成长过程中故意的用“暴力语言”伤害他们。
只是,我们都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们也带着原生家庭的烙印,重要的是能够在育儿过程中保持觉察,不要不知不觉的把孩子当成满足我们心理需要的“工具”。
当一个母亲因为需要亲密关系而不愿意放手让孩子成长,当一个父亲因为曾经的自恋受损而无意识的常常贬低孩子……如果我们能更多的看到自己的需要,就可以及时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而我们的孩子,就能带着自信带着爱,真正的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