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我教育能力是培养的关键
更新于 2015-01-24 | 浏览次数 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我们让孩子上学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有一个好的未来。
那么好的未来,需要什么?
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吧。那么考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未来有一个不错的工作?那么会做题,能考上好的大学就可以了吗?或许可以找一个不错的工作,一个体面的工作。那么有了第一个体面的工作,就有好的未来了吗?
我用一个普通的岗位来说明这个问题。
比如,每一个公司都有行政人员吧。那么一个好的行政人员,至少要具有什么能力?
起码要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吧,比如计算机打字,收发邮件,处理文件格式这些吧。这些东西,从小学就学过吧,但是你去看现在的普通企业,你会发现很多行政人员会迅速的打字,会把文件格式处理得很漂亮吗?他们知道邮件的标题如何取吗?搞得不好给你发一个邮件,名称是未命名邮件,发的附件是一个未命名文档的东西,这既有技能的问题,也有意识的问题。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行政人员会浪费领导多少的时间!他们的工作结果是负值!
继续说这个要求比较低的行政人员。一般小型企业的行政人员会兼任很多工作吧,比如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申请,等等。他们真的对企业的设备熟悉吗?他们真的能起到帮助企业生产部门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吗?其实不一定哦,反而是因为这种行政事务而给各个职能部门带来无数的事情—因为对于大多数行政人员来说,他们除了文字统计之外,对企业的产品、企业所用的专业物资基本一无所知。
好的行政人员,工作职责远不限于此。他们要有好的服务意识,好的服务态度和沟通技能,高超的文字表格处理能力以及极高的效率,要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固定资产的各个方面了如指掌,这些东西,几乎没有一个现成的东西是通过好学校和好专业所获得的。
我在说一个比较常见的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需要维护软硬件,还要确保企业的IT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其实远远不止这些。一个好的网络管理员,需要解决企业大多数信息设备、多媒体设备甚至是电气设备。网络设备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多媒体设备直接影响到宣传推广活动的品质,而电气设备则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我从事网络管理多年,深切的了解到,做一个好的网管,首先要对软硬件精通。要通晓企业各个岗位所有用到的各种软件,包括管理软件,包括设计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而硬件要精通PC、笔记本、移动设备、网络路由器和交换机,以及各种调音台、麦克风、放大器和音箱。这些还都算是通用设备而已。
网络管理员的意义不仅如此。更是要为企业提供软硬件的解决方案,以及维持高效率和高可靠性,以及通过信息化设备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这既不是学软件的大学生可以搞定的,也不是学硬件的大学生可以搞定的,这是需要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实践的人才能搞定的。
再说一个,好的市场人员应该是什么样子。
首先,好的市场人员需要有极强的成功欲望,这个毋庸置疑。还需要对产品的深刻理解,以及能够通过自己的学识来融合进更多情感的因素,通过对企业的高度认可和对产品的高度了解,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不是产品销售,而是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愿望,这已经超越了说明书式的了解。不用心,不用生命去面对工作,极难获得真正的进步。
或许您会说,这些工作都是初级工作,难道不是因为他们的学历不高,学校不好才会选择这些工作吗?
我的意思是,就这些初级工作,要找到一个合格的人才,都是极其的艰难---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很简单的岗位,如果要找到合适的优秀人才,恐怕是要付出天价。而对于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恐怕也是不大容易,因为他们除了有一个毕业证之外,恐怕欠缺的实在是太多,而大多数民营企业是更希望请人来创造价值,而不是培训。
所以,我经常会跟一些年轻人说,企业请你们来工作,其实是倒花钱来培训你们,你们应该要感恩。这不是因为我喜欢教育别人,而真的是感到汗颜—现在挣钱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初级员工创造的价值,不见得比企业支付给他们的价值更高。在我看来,企业获得的利润更多的是靠积累以及关键岗位的关键人才创造的。
这不是想证明别人不如我,也不是想证明新员工没有价值。我的意思是说,真的大多数新员工,离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这不能怪年轻人,毕竟大多数人的成长都是以学习为主导,而不是真正的人才培养。
那么问题出在应试教育么?
或许是,也或许不是。应试教育只是一种人才选拔机制,而真正被这个机制所绑架的,是家长的自我选择,是孩子的自我选择。
或许说,家长无从选择。真的无从选择吗?为什么也仍然有那么多网络歌手、网络写手、网络推手、网络红人崛起?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遍地都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山寨产品,中国遍地都是各种有才的人在各行各业干得相当不错。有很多人没有读大学,或者读了大学,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他们怎么没有被应试教育所坑坏?
其实还是在于我们的选择。高考就是一个门槛,你用什么方式去应对高考,你用什么态度去应对学习,你用什么态度去看待孩子的未来,这是家长可以做的决定。好妈妈尹建莉帮孩子写作业,世界上有很多很多成功的父母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能够以最轻松的方式和最好的成就通过了应试教育的考核,同时也获得了应试教育所不能做到的能力培养。
我们可以去观察这20%比大多数人更成功的子女,他们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不仅仅是智力,更多的是,他们的内在能力的发展,直接导致了他们在未来的学业以及事业的更成功。或许并不是最成功,但是至少不会陷入窘迫的境地。
我认为,这里面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
这里不谈自我教育的理论,我们只谈它的意义。比如,前面我说的一个普通的行政人员,如果你始终以毕业时的精神状态及能力去应对工作,那么你工作五年后,只是处理一些变化的事情上有所进展,这是经验的作用。如果你不继续自我教育,不自我要求,那么五年后你仍然只能行政人事,而且在各个方面都做不好—至少你无法做到优秀,更别说卓越了。
再说网管。如果你不坚持学习,不坚持广泛的了解和不断的创新实践,那么五年后你仍然只会重装windows,安装打印机。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如何用域来管理企业的应用和分发系统,更无法为企业提供安全和方便的系统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复杂需求。
这些东西,是需要学习的。比如《杜拉拉升职记》里面可以学到很多行政管理方面的概念和技术,甚至是能力的需求。如果你在本职工作中,不去深刻了解各个岗位员工对IT技术的需求,不去了解最新的软硬件的发展及应用场景,而是仅仅是满足于现有软硬件的维护,那么进步就无从谈起。
从父母的角度来谈,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完全丧失了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我们只能凭借经验来应对我们的工作和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孩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对象,远没有工作那么简单。经验是靠不住的,经验实在是有太多的偏颇,特别是从贫穷中发展到现在的中国,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的小家庭来说,问题实在是太多,不学习,大多数家庭都会遭遇矛盾、对抗、对梦想的放弃甚至是对人生的放弃,给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
之前,我在讲勇气与自信的课程里面,谈到一个概念,就是舒适区的问题。如果父母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缺乏进步的意识,那么就更喜欢停留在舒适区。可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工作上卓有成效,还是家庭上美满幸福,孩子教育成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能力上去了,相对难度就会下降),总是呆在舒适区,将会离我们所期望的很远。这个时候,恐怕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能力,来让面临的困难变得微不足道—这是需要勇气、自信,更是需要自我教育能力的支撑。
说多了,显得唠叨。无论如何,我们希望在工作中的搭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能力,这就是对我们自己要求的最低限度。这些东西,实在是和学历关系不大,但是却对人的内在动机和行动风格关系甚大。孩子也是如此,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人,更重要的就是自我教育能力,这样才能应对无穷无尽的变化本身,否则,一生将会遭遇无数的挫折而不得要领。
没有自我教育的意愿和能力,未来会比较悲惨,因为没有人会告诉你如何做事情更好,也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关注什么。最主要的是,即便遇到贵人帮助,恐怕你也是听不进去的。这个时候,除了上帝,谁也帮不了你。
这里,我们应该关注意愿和能力。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意愿的。只是小的时候,想要自己去探索,想要自己去尝试,却因为安全的原因,因为做得不好的原因,而被剥夺了机会。等父母觉得孩子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做到什么的时候,却发现他们什么也不想做了,什么也不愿意面对了。
所以,自我教育的能力的培养,首先从责任承担开始,因为有了责任承担,生命才会获得欣悦,才会为自己的能力成长,才会为自己能够胜任更重要的事情而欢呼雀跃,成长的动机才会进一步增强------成长不仅仅是长大,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内在力量的旅程。
无论过去如何,责任承担要从现在开始,要从身边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很多父母很喜欢学习,知道要放手,所以就放手了。放手后发现,事情变得更糟糕,事情变得不可控制了。其实,放手还是需要一些考虑的。比如,学习上的责任承担,不见得真的要从学习的放手开始。当然或许有些情况是可以的,但是大多数情况,放手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开始,要从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开始。比如,从让孩子自己起床而不要去叫他们开始。很简单,买一个闹钟,然后告诉孩子以后由闹钟叫醒,如此简单而已。
成长是需要契机的。虽然我承认,成长无处不在,但是在某一个契机,会带来显著的,更富有意义的成长。而且,我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再一次承认,学校的环境是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最好契机。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学校有规则,学校有任务,学校有要求。而这些规则,即便不是很科学,多少还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当前的重要目标来设定的。所以,这种稍高于孩子当前发展水平的要求,的确是成长的契机,也是促使孩子自我教育意愿和能力发展的契机。超越当前要求的目标会催生奋斗,奋斗会催生实现目标能力的自我教育意愿,事情就这么简单。
维果斯基有一个概念叫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大致和王金战老师所说的成长的阶梯这种说法一致。孩子会主动构建这种阶梯,而近期的目标和任务则是动力。孩子会为了近期目标,而自我学习,努力构建相应的脚手架。
好的教师,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而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努力。而好的父母,也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不需要拿别人好的方面去比较自己孩子的弱项。一门心思观察孩子的进步,为他们提供成长所需的环境,这就是成长环境创设的意义。
对于年龄稍小的孩子来说,也有他们成长的目标,只是这个目标可能不是我们父母所认同的喜欢学习,听话。他们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游戏,只是这个方法不是我们所能接受的方法。在这个时候,成长的目标与父母的期望不一致,那么自我教育发展可能受阻。具体的影响结果,要看父母所秉持的教育态度。态度强硬,要么引发冲突,要么导致孩子顺从而放弃自我成长的意愿,都不是好结果。
这个时候,可能需要一些妥协。以父母所期望方式进行学习,又要满足儿童游戏和本能发展的需要。达成妥协,可以是家庭会议,可以是一些有益的承诺,比如积分机制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有成长的欲望,有自我教育的需求,就不要附加这些额外的奖励—额外的奖励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它也是双刃剑,它可能会让孩子把动机转移到奖励,最终伤害了内在的动机,这非常要命。如果仅仅是影响到内在动机倒也罢,如果发展成为什么事情都要讲条件,提出的条件越来越苛刻,未来恐怕就只好做他们的奴隶了。
过高的要求,以及无意识的负面评价实在是太伤人。对于总是想激励孩子不断进步的父母要非常小心,因为所有人都需要有价值感。儿童的付出特别需要父母的认证,如果从父母这里得不到正向评价,那么他们可能会觉得有些事情并不值得去做,从而调整迎合父母需求的方向。如果儿童总是不能获得正向评价,那么他们有可能放弃成长,来逃避可能出现的负面评价。比如,对孩子学习要求过高,父母既不培养能力,也不撒播积极心态,那么孩子可能不上学来逃避这种可能出现的失败---因为我不上学,谈不上我懒惰,也说不着我的愚笨了。
总之,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以便于他们有机会去面对。要给孩子要求,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最好达成一致,他们才会为实现这个要求而努力发展自己所需的能力。如果什么都没有,那么只能靠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因为某种事情的发生而产生的唤醒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