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领先心理咨询
预约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问题 > 叛逆 >
叛逆

越不“优秀”的孩子,越需要爱

更新于 2019-02-01   | 浏览次数 0

 

成为父母简单到只需要一瞬间,这项关乎孩子一生的事情,实际上没有任何门槛,世上千千万的考试,唯独为人父母不需要。

 

有时候我就在想,假如我能有机会做一个出题者,出一套“父母资格考试”的试卷,与我而言,大概第一个问题就是:

 

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只是个普通人,不能承载你同样作为普通人无法实现的愿望与理想时,你会怎么做?

 

很多网友为这套试卷贡献了自己的考题:

 

你能接受你的孩子只是庸庸碌碌的平凡人的事实吗?

 

你能允许孩子以他的意愿与自由去过一生吗?

 

你能保证不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指责你的孩子不够优秀吗?

 

你能将孩子的梦想,与你的寄托独立分开吗?

 

你能牢记自己从父母那里遭受的伤害,并努力不让这一切重蹈覆辙吗?

 

为人父母,养育孩子这件事绝对不轻松——

 

压榨你的精力,刷新你的认知,时时会让你在惨淡现实与自身无力中狼狈不堪;

 

但是,养育孩子,又是一场难得的自我修行——

 

会激发出你最好的一面,你竭尽全力,帮助孩子也帮助你自己活出最好的生命状态。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或有此打算,你觉得自己能答好“父母资格考试”这张考卷吗?

 

为了避免得分太低,建议广大上进的父母,要努力避免以下扣分操作。

 

1. 指责与否定

 

很多孩子,如果成绩下降,或者犯了显而易见的错误,其实内心已经很难受了。

 

父母切忌再往伤口上撒盐。

 

想要孩子改掉错误,一个安慰拥抱带来的自省,远大于一万句暴怒的指责。

 

但是有一些这样的父母,每当孩子犯了错,他们就像抓住了仇人的把柄,极尽所能地羞辱、践踏。

 

父母持续的不认同,让孩子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想法与潜力。

 

多年后,孩子变成遇事退缩、不敢争取、不敢表达、生命力无法伸展的成年人,又是伶牙俐齿的他们,张口废物、闭口渣滓,责怪你不够出息,不配活着。

 

每个孩子都想被父母接受,期待获得无条件的安全和爱,但太多的孩子,在父母那里,只有指责与不认同。

 

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决定我们如何对待世界。

 

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以及更有信心重拾勇气,重新出发。

 

2. 忽略与抛弃

 

在这个繁忙的社会,不少的孩子都是“隐形”留守儿童,很多父母工作太忙,把自己交给长辈,常常只有周末有时间陪一下。

 

工作忙碌,尚有情可原。然鹅,不怕父母忙,就怕在他们日理万机的空隙,还要抽一个时间,专心用来施展家长权威、批评孩子过错。

 

我有一个朋友,小时候,父亲常年出差在外,所以他们家是我们那边第一个安装电话的,大家都很羡慕,他却很“恨”它。

 

为什么呢?

 

家里安装电话后,父亲每周固定一个电话,每次都像狱卒监视犯人一样,向妈妈收集一波他近期的“表现”。

 

考试不太理想、玩完游戏才写作业、上课看武侠小说被老师抓到……等等完全可以改正的小毛病,在父亲那里,成了十恶不赦的“大罪状”。

 

隔着千里,父亲在电话那头对他破口大骂。

 

以前父亲不在家,他会想念父亲,会认为对方也在想念他,关心他。

 

听到父亲的声音后,他却只能确信:父亲不仅不想他,还对他很失望。

 

刚开始,他强忍着听完,还会问一句: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

 

后来就不问了。

 

长大后,他依然不爱接电话,有时会开玩笑说自己是社交障碍。

 

离家在外,一年只回一次家,跟父亲常年不联络,父子感情十分淡漠。

 

由于近期父母频频催婚,干脆过年也不回家了,给父亲发的拜年短信,都是复制别人群发的。

 

他没法敞开心扉跟父母说,其实我想家;

 

他无法跟人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

 

合家团聚的春节,他一个人晃在大街上,看着别人家的万家灯火,充满了羡慕;

 

他父母双全,自己长得高大,可他总觉得自己像个孤儿,并且脆弱得不堪一击。

 

就像网友@是俊 所说:

 

很多人其实不把家当作退路的。

 

感到失败和望不到头的时候,没有那个外界默认的“避风港”。

 

低谷时,家人甚至会给予更大的压力。

 

很多的年轻人站在路中间,就那样站着哭。

 

身后没有灯火,身前白雾茫茫。

 

3. 让孩子过你的人生

 

一个孩子成长最不能承受之重,就是肩负着父母自己没能实现、却希望孩子去完成的梦想。

 

父母念念不忘,孩子必然很丧。

 

如果孩子完不成父母的期待,那么他内心就会被无能与无助吞没。

 

因为一般来说,这些望子女成龙成凤的父母,欲望都是无底洞:

 

你这次考了100分,他们希望你谦逊地保持下去;

 

你考了全校第一,他们希望你考全区然后全市第一……

 

《奇葩说》有一集辩题:“如果一键定制孩子的完美人生,你会不会选?”

 

一位辩手分享说:这不是一道脑洞题,这其实很现实,所谓的完美定制方案,其实就是指父母希望孩子按他们的“谱”过一生。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会给他们设定人生关键字,这些关键字一定是看起来很美好、很光明的。

 

正如这位辩手,她的人生关键字,是:争气。

 

她出生就没见过父亲,母亲扛着米袋把她养大,女儿是母亲晦暗人生唯一的亮点。

 

为了给母亲争气,“优秀”是她人生唯一的目标。

 

在这个连生存都竞争激烈的社会,倘若天资不高,家庭能提供的资源又有限,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得多难啊?

 

但她努力这么一路“优秀”下去,工作不错,很早结婚生子,在节目的表现也令人赞赏。

 

然而她说:“追求完美,是人生至苦。”

 

更何况,这完美,还是他人定义好,强加于你的。

 

 

我现在混得也还好,看结果是不错。

 

可是我心中的那些遗憾,我那些想干没干的事儿,我被偷走的快乐,

 

除了我自己,又有谁真的在乎呢?

 

相信看到这里,成熟的父母,已经开始学着反思并改变了。

 

武志红老师在《奇葩大会》上说:

 

我们向自己的家庭寻找原因,不是为了归罪,不是为了甩锅,是为了搞清楚发生了什么,是为了改变。

 

我们要寻求改变,为了自己,也为了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成长环境。

 

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像我们一样,要苦苦地回望过往,才能找回自己。

 

下面3个改变的加分项,不是收藏下来就完事了,而是去落到每一个与孩子相处的细节。

 

1. 无论何时,都要站在孩子身后

 

稳定的家庭,坚定的父母,是孩子成长最大的财富。

 

近期,热点新闻里有一位父亲自述自己送女儿上名校求学的故事:

 

一向成绩优异的女儿,为了考进更好的高中,转学去了挤破头才能进的“牛校”。

 

在学霸扎堆的牛人班,竞争残酷,原本聪明自信的孩子心理压力倍增。

 

在中考前的冲刺阶段,迟迟融入不了新的环境,成绩忽上忽下。

 

在老师的建议下,他给女儿报了价格不菲的补习班,情况更加糟糕。

 

好在这位父亲同样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果断与女儿讨论出解决方案:

 

☞推掉补习班,找到自己的节奏而不是适应培训班的节奏;

 

☞树立信心,鼓励女儿,所谓的学霸,只是多做了几道题,是短期的,放松心态;

 

☞令很多人吃惊的,这位老爸还决定帮女儿完成那些重复、量大的抄写作业,为孩子减负。

 

结果中考时,女儿成了学校优秀率里“黑马”。

 

试问多少父母有这样的勇气与担当呢?

 

校园教育是知识教育,家庭教育是人格教育,永远不要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全部交给学校。

 

智力水平、学习成绩,这些只在最初的成长中显性存在,一个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人格,才是支撑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石。

 

而孩子的人格塑造,来自于父母的坚定。

 

有父母作为后盾,孩子才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挫折,积极应战。

 

2. 言教,更要身教

 

荣格说:父母给孩子最坏的影响,是让孩子觉得,父母没有过上自己的生活。

 

再会投胎的孩子,他遗传到的硬件,也不会超过父母相加之和。

 

而他后续的发展,性格养成、言谈举止、思考方式,都与父母的教养息息相关。

 

也许家长觉得,我小时候条件差,现在竭尽全力给他提供教育资源,要求他好好学习过分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当前的教育制度下,一个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甚至不比一个成年人在职场的小。

 

再来,我们把孩子送去学习,想要的目标是什么?

 

并不是一个个冰冷的分数与名次,甚至不是名校或学历,而是通过学习,在他们的未来,获得一份最大限度地拥有选择的权利。

 

他选择有意义的工作,不仅为糊口谋生;

他可以自主选择工作,而不被现实所迫。

 

工作有意义,人会有成就感,工作有自主权,人会感受到尊严。

 

支持孩子最终过上成就感和尊严的日子,才叫成功,才是快乐。

 

父母影响孩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言教,一种是身教。

 

我们生来,就在被动地接受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被塑造。

 

如果你是一个焦虑、不快乐的母亲,你无法教养出一位快乐的孩子;

 

如果你正面对人生转折,表现出迷茫、困惑,孩子也会被影响得诚惶诚恐,无法勇敢向外探索;

 

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毫无关心、淡薄疏远,甚至剑拔弩张,动辄争吵……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和谐亲密关系的几率大大降低。

 

最重要的,如果父母不够优秀,要求孩子优秀,是一种苛求。

 

3.成长,为自己才有动力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的生长,源自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

 

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孩子不是被动接受父母与老师塑造或雕刻的木料,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

 

人类的探索与积极向外的本能,促使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独立思考、独立判断,适应时代的一代人。

 

父母能帮孩子去做的,不是规划未来,甚至不是指点方向,而是一起寻找他内心的动力源泉,找到好好学习,向上成长的动机。

 

心理学上,我们称为自我成就动机。

 

倘若孩子出现成长问题,最容易体现在学习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孩子成长之初,都是渴求知识的,但是这点火焰很快熄灭,产生了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对学习的冷淡态度。

 

但我们相信:一个自我成就动机高的孩子,不会轻易自我放弃。

 

前提是他一直在感受来自家庭的爱、重视与被需要的感受。

 

只要我们愿意耐心地付出理解、忍耐与爱的能量,成长的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上一篇: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父母引发孩子叛逆情绪的十   下一篇:每个叛逆孩子的背后,或许都有个不肯长大的父
分享到:
版权所有:河南领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网址:http://www.lxzx999.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847号

豫ICP备160182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