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领先心理咨询
预约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问题 > 青少年教育 >
青少年教育

不打不骂不伤自尊,孩子犯错要怎么「惩罚」?

更新于 2021-05-29   | 浏览次数 0

3~5 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往往都面临着一个很让人纠结的问题——到底应不应该惩罚孩子?

如果惩罚孩子,什么方式比较合适?使用这些方法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01

不要体罚孩子

对于体罚,很多家长都知道是不好的,可是更多的家长仍然还抱着「必要的时候也得要打」的心态。

首先,体罚是效率较低、成本过高的一种的惩罚手段,不能和本文要说的惩罚划等号。

其次,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理解规则、认识错误,但体罚更多的时候会让孩子一犯再犯。

比如偷吃零食,虽然短期内孩子会因为体罚而停止这个行为,可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到行为本身不对,一段时间过后,如果再次偷吃成功,这个行为反而会被强化,就会出现「说了不听」的情况。

最后,体罚还会导致孩子在处理问题时更偏向于逃避责任、寻求借口。还有些孩子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这也和父母经常采用体罚有关。

02

欧美流行育儿管教法

「Time Out」真的管用吗?

KK 妈的朋友带着 3 岁的儿子豆豆来做客,4 岁半的 KK 与豆豆一直玩得很开心。正当 KK 妈与朋友交谈甚欢时,突然听见豆豆的哭声。大人闻声赶来,发现是 KK 打了豆豆。

妈妈拉着KK走到厨房旁边,说:「你现在只能在这里 15 分钟了。」说完,给闹钟上了 15 分钟的时间放在案几上就走了。

开始 KK 也不停地哭闹,慢慢就没有了声音,闹钟也响了。妈妈走过来问 KK 知不知道为什么会站在这里,KK 点点头,说因为自己打了小弟弟。

妈妈表扬了 KK 承认错误的勇气,然后简单地说了道理,亲了她额头一下,让 KK 和豆豆玩去了。

以上这一幕。就是比较典型的大家对于「Time Out」管教方法的理解。

在美国很多地区,打骂孩子是违法的,为了治家里的「熊娃」,家长们会用这种方法,通过暂时让孩子冷静独处,来让孩子主动认知和发现自己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规则。

具体的方式,是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让孩子到固定的地点独处(大多是「冷静角」或专门的小板凳),这个方法适合绝大多数 3~5 岁甚至到 8 岁的孩子。

这个规则虽然简单也很好操作,可也有很多家长反映,一个是觉得自己的孩子用了几次就失效了,一个是这个方法很容易和「罚坐」「罚站」混淆。

其实,这是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忽略了一些问题:

1. 没和孩子确认好「正当行为」与「不当行为」

事情发生时,家长对错误的界定不够明确,这可能会导致孩子拒绝、抵抗执行惩罚,甚至会有故意犯错的报复心态。

2. 实施地点不固定或不适宜

每一次都在不同的地方,或在卧室里。这样不具有形式上的严肃性,固定的地点可以加强仪式性,增加对规则的认同感。

3. 规则执行不够彻底,或执行的时候带有情绪

在执行期间家长心软、答应条件等,对惩罚规则妥协,这实际是破坏底线,默许错误行为。

另外,很多家长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呆着咆哮让孩子「Time Out」,这样一来,就混淆了「到底是规则更重要,还是父母心情更重要」。

4. 结束以后翻旧账,唠唠叨叨或追加惩罚

结束后,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感谢你配合改正错误,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勇于承认」,然后就不要再重复提起了。

03

善用「自然惩罚」

建立规则意识

比起「Time Out」,更推荐「自然惩罚」的方式。

「自然惩罚」指的是利用事件原有的惩罚结果去惩罚孩子,不再添加人为的惩罚项目。

就说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很多家长的做法就是狠狠批评一顿,然后接着追在孩子身后喂着吃,或者赌气给孩子断几顿。

其实,如果孩子在饭点闹着不吃,而之后再去要吃的你不给,如此坚持几次,孩子在饭点就会很乖地吃饭。这是因为孩子接受了「不在饭点吃饭,就没有饭吃」这样的自然惩罚结果。

当然,家长最好在孩子承受了这样一个自然惩罚的结果后,给孩子澄清规则,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自然惩罚」有什么好处呢?

3~5 岁的孩子正处在一个对外界世界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惩罚」可以加强他们的规则意识,还可以加强孩子对于世界的自主探索欲望,培养自主性与责任意识,而规则、自主、责任又直接关系到升入小学后一个关键的学习品质——意志力的成长。

善用与惯用「自然惩罚」,不仅会让教育省力,更可以帮助孩子成长。 

04

没有解释的惩罚

是无用功

惩罚是为了解释与内化规则,然而多数情况下,很多家长都只是让惩罚停留在了表面的「罚」,没有为孩子解释惩罚背后的原因和惩罚的目的。

惩罚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从「罚」的行为结果认识到规则,从对规则的认识,逐步内化形成自律的习惯。

例如,同样是对于迟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对规则的阐述深度是不同的:

「不能迟到,不然你自己看着办。」——这是对于上学不能迟到这一规则的简单告知。

「不能迟到,因为如果迟到了,学不到知识,也没有办法和自己朋友一起玩,我记得今天还有你喜欢的课程。」——这是对于规则的解释和内化的过程。

家长要解释清楚惩罚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让孩子接受惩罚,单纯停止行为,但却对于规则本身没有领悟。

对于规则的解释是惩罚最关键的部分!再多、再好的方法,没有解释都是无用功,过后的解释非常重要!

05

惩罚的原则底线

对于惩罚,家长需要注意几个原则与底线:

1. 惩罚也需要事前准备,和孩子沟通、确认,不能因心情而定,因事情随意定。

2. 立即执行,不要过几天再说。立即实施是对于犯错行为的一种有效遏制。 

3. 惩罚最基本的底线不能因为情况轻易改动,惩罚内容不能随意修改,需要修改要和孩子商讨确认。 

4. 就事论事,不给孩子贴标签,不算总账,不事后追加惩罚。

5. 惩罚要因人而异。

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性格,有什么软肋需要避讳,最适合用哪种方式惩罚。在惩罚的过程中可以惩罚错误,但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

6. 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在公开场合惩罚孩子。

这样只会激起孩子耻辱、愤恨的感受,弱化惩罚的效用,强化自卑的心态。整理自网络,旨在分享。


上一篇:中高考倒计时:如何克服考试焦虑,避免影响发   下一篇:专业靠谱的青少年心理咨询:高考前该如何缓解
分享到:
版权所有:河南领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网址:http://www.lxzx999.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847号

豫ICP备160182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