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领先心理咨询! 现在时间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荣誉
公司介绍
最新动态
专家团队
婚姻家庭
婚姻分析
婚姻挽救
情感修复
外遇出轨
婆媳关系
复婚帮助
家庭咨询
婚姻问题治疗
出轨矫治
青少年问题
幼儿教育
青少年教育
父母必读
厌学
叛逆
早恋
心理障碍
失眠
焦虑
抑郁
自闭
社交恐惧
强迫
性心理咨询
同性恋
异性癖
恋物癖
露阴癖
窥阴癖
服务项目
婚姻家庭
青少年问题
心理障碍
职场就业指导
联系我们
幼儿教育
青少年教育
父母必读
厌学
叛逆
早恋
郑州领先心理咨询
预约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我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问题
>
青少年教育
>
青少年教育
少年抑郁越来越多,到底哪里出错了?
更新于
2022-03-26
|
浏览次数
0
新家庭模式:焦虑的父母+抑郁的孩子
近年来热播的“小”系列电视剧,《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成了直击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三部曲。也被网友戏称为中国父母的“驯娃图鉴”合集。在每一集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爸妈的影子。
这些“影子”中,有强迫、控制、威胁,也有无力、挣扎、干着急。
最主要的,是这些影子中弥漫着父母们那些难以平复的焦虑。
曾奇峰老师说,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加上一个认知:糟糕的事情即将发生。
这里“糟糕的事情”,对于父母来说,大体上都是:
如果孩子学习不好→那么他们将一事无成→那么他们在未来就会成为辛苦而又不快乐的人→那么自己的这一生也基本就失败了。
在这样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源头之下,家庭冲突难以避免,一些孩子会变得无力而又不抱希望,开始一步步放弃。
于是,
焦
虑的父母+抑郁的孩子,成为当前我们身边常见的一种家庭模式。
与家庭模式伴生的家庭冲突
这一模式,在“小”系列的每一部中都有体现。那些充斥在家庭中的紧张感、窒息感,让屏幕外的我们都感觉噎住了一口气。
这个模式的冲突,有夫妻之间的斗争,也有亲子之间的角力。其中,亲子之间的冲突相对集中在这三个主题上:
①学习是不是孩子最重要的、唯一要做好的事?
《小别离》中,朵朵妈发现了女儿扔在垃圾桶里的小说稿。原以为女儿在认真学习,没想到她却在做这种“耽误学习”的事儿,她那积压着的焦虑一下就被抖动了。于是对着朵朵就是一顿怒吼,没想到,朵朵直接撕了妈妈手中的小说稿,哭喊着回怼妈妈,
“你关心的除了成绩还有什么?”
②孩子自己想要做的,是不是就是对的?
《小欢喜》中,英子的妈妈宋倩,为了孩子高考成功,焦虑到完全牺牲自我。她想让女儿考清华,但喜爱天文的英子一心只想上南大。为此英子做了许多的挣扎,当她发现什么都不能改变妈妈时,她实在压抑到了极点,想要跳海轻生,对着妈妈怒吼,
“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③是不是父母只喜欢优秀的孩子?
《小舍得》中,南俪为了提高儿欢欢的成绩,想尽了一切办法,可同时也把女儿逼向了绝境。后来,承受不住压力的欢欢,又误将初潮当作感染病毒,于是留下遗书离家出走。当南俪找到她时,俩人在大雨中撕心裂肺地对峙了一场,欢欢说,
“我就是个普通的小孩儿,可你就不喜欢一个普通的女儿,你喜欢一个学习好的女儿。”
我们局外人似乎都看得很明白,这样的家庭氛围太让人窒息,所以剧中的这些孩子似乎都带着抑郁情绪。
但问题是,现实中的我们,为什么依旧势不可挡地在成为这样焦虑的父母?为什么依旧势不可挡地在养出抑郁的孩子?
焦虑的父母
带孩子来做心理咨询的父母,常常会跟咨询师表达这样一些疑问:
·
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
是我做错了吗?
·
孩子是不是就是矫情或者是叛逆?
·
现在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甚至没有答案。又或者,得到了答案、了解到了问题的真相,父母们的焦虑和恐惧也并不会减轻。
父母们的焦虑源头常常有这样几个:
①超我焦虑
自我牺牲型的父母很多,可遗憾的是,他们往往都会是不被孩子尊重、看到、认可的父母,就像《小舍得》中被骂惨了的田雨岚,为了儿子什么都可以做,却也还是被儿子憎恨。
这些父母总是因为无法达到自己内心的标准而产生焦虑。
于是他们总要强制自己不断地为孩子牺牲奉献,以缓解超我打压之下产生的内疚感。
②分离焦虑
那些总是在挑剔孩子的不足和错误的父母,可能恰恰是分离焦虑最严重的父母。
那些永远能发现儿女的“成长问题”并为之深深焦虑的妈妈,她们其实是置换了焦虑的内容。
一方面,父母自己缺乏独立,所以需要那种无时无刻地关爱另一个人的感觉;另一方面,这样的挑剔之下,孩子们就几乎丧失了独立的能力,也就避免了分离。
③“孩子不如我”的焦虑
这一代的父母,常常感觉孩子将来可能过不上自己现在的这份生活。《小舍得》中夏君山和南俪夫妇便是有这样的担忧。于是大家会更催促孩子努力学习。
可问题是,我们的孩子都是很聪明的,我们的这份操心,在孩子收到的信息中,依然是那个“我不如父母”的真相。
这种种的焦虑背后,暴露出的本质是:
我们是在持续不断寻找控制感的、未完全成长起来的父母,所以我们焦虑。
抑郁的孩子
这些环环相扣的焦虑之下,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带着抑郁情绪的孩子。
这些来到咨询室的孩子们,他们
却
很少疑问,因为他们对答案不感兴趣,甚至对一切不感兴趣,他们常常说的是:
“是我不够好。”
“要是爸妈没有我这样的孩子,他们肯定会过得比现在好。”
“现在这些不痛快都是我造成的。”
“我没有更好的应对方法了。”
“你们别费力气帮助我了。”
他们更想一直被这样的无力感包围着,因为这样他们起码是安全的。
其实,他们的抑郁背后是:
①不断地向内攻击
只向内攻击,是因为孩子们的向外攻击都是父母们不喜欢的。
比如当他们说,“我恨你”“你这样做让我生气”“我再也不想要你们这样的爸妈了”时,父母们听了之后都会很愤怒,然后就会更严厉地斥责他们,让他们承受内疚。
而孩子是不会停止爱父母的,只会不再爱自己。
极端的方式,便是自残、自伤。
这是他们给自己的自我惩罚。
②跟父母的边界不清楚
当孩子认同了父母的焦虑、认同了父母的评价时,父母的焦虑就成功地传导给了孩子。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只有孩子长大后在心理上把父母抛弃得越彻底,才会越健康。
而恰恰相反的是,带着抑郁情绪的孩子,与父母的边界不清,关系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们不会抛弃父母,他们用抛弃自己的方式来与父母断绝。
家庭模式怪圈何时休?
看起来,父母不焦虑了,似乎孩子就不抑郁了。
但我认为,不是不要焦虑,而是要尝试改变焦虑方向:
①比起在孩子五六岁时焦虑他们是否能背几百个单词,我们更该焦虑的是,当他们十几二十岁时,是否还依然对获取新知抱着极大的兴趣;
②与其焦虑自家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与其被过度内卷到不知东南西北,不如和孩子一起捋一捋,距离实现梦想我们还差些什么。
教会孩子去焦虑自己和梦想的差距,而不是去焦虑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③孩子在正常成长过程中注定会出现一些心理特征,比如一二年级的注意力不集中、三四年级的友谊问题、五六年级的身体发展、七八年级的异性好感等等,这些问题是必然要出现的,但不是我们要去焦虑的,因为它会随着成长而改变。我们要焦虑的,是他们有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相应的心理品质;
④父母自己焦虑,是不会让孩子产生内驱力的,这样传导出去的,只会是压力。只有当孩子自己开始为想要拥有什么而开始焦虑时,这种适度的焦虑才会真正成为他们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请回答1988》中,金正峰因为身体原因,复读六年都没能成功,可他的爸爸却说,“他能好好活下来就已经很好了,我都感激得不得了了,不要贪心。”
这个家,当然会欢迎一个成功的你,但也会为一个失败的你兜底。
我想,这才是父母和家存在的意义吧。
上一篇:
青少年:获得认可有多难?
下一篇:
中国的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和老师却还没跟上(深度)
分享到:
首页
公司介绍
最新动态
专家团队
婚姻家庭
青少年问题
心理障碍
性心理咨询
服务项目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领先心理咨询
友情链接:
中国普法网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
婚姻与家庭网
搜狐女人
爱情婚姻家庭
太平洋女性
瑞丽女性网
中国法律援助网
中国法院网
中国法院网
新华网
版权所有:河南领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网址:http://www.lxzx999.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847号
豫ICP备160182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