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领先心理咨询
预约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问题 > 青少年教育 >
青少年教育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优点--武志红

更新于 2015-03-29   | 浏览次数 0

你是否还记得你青涩的青春期?那个时期,你经常被莫名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忧伤所缠绕?现在,你的孩子到了青春期。
看着他们,你却在想,他们是何等地无忧无虑,他们是何等快乐!
其实,他们的青春期,和你的青春期一样,充满着莫名的忧伤。
这种忧伤,是青春期的特点决定的,这种莫名忧伤,是必然的代价,是上帝给成长着的我们的一个青涩的礼物。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优点——武志红
聪明漂亮、学习不错、家境优裕、备受父母哥姐的宠爱、在学校很有人缘……但是,尽管有这些让同龄人艳羡的条件,刚过16岁生日的阿琼还是在珠海横琴的家中从8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是之前广州日报的文章《父亲永远寄不出去的信……》报道的令人痛惜的故事。
无独有偶。就在阿琼自杀的半个月前,珠海平沙的一名初三女生刘某某也在家中割腕自杀。并且,和阿琼一样,刘某某仿佛也没有明显的自杀的理由。
《父亲永远寄不出去的信……》触动了许多家长的心,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她读了这篇文章后,赶紧回家和女儿谈了一番话。结果,她吃惊地发现,十几岁的女儿有很多“愁”。
“本来,我以为她这个年龄是无忧无虑的、整天傻开心的年龄,但没想到她会有那么多的愁?”她说。显然,她忘记了,当她也是这个年龄的时候,她其实也有很多愁。
抑郁源自于丧失
忧愁,而且是莫名的忧愁,是青春期的一个典型特征。因为,青春期处于一个不断“丧失”的阶段。
咨询师胡慎之说,抑郁情绪均来自“丧失”,我们心理世界的任何一部分重要内容的丧失,都会引发或轻或重的抑郁情绪。
譬如,被老板辞退、失恋、离婚、因意外而残疾和重要的亲人去世都是严重的心理内容的丧失。遭遇到这些严重心理丧失的人,必然会产生抑郁情绪,善于处理的人,通过向别人倾诉、宣泄、自我调整等方式,将这些抑郁情绪化解出去了,不善于处理的人,将抑郁闷在心理,闷得多了,就发展成了抑郁症。
改变也会带来抑郁。因为,改变意味着辞旧迎新,旧的心理内容被我们放弃了,新的心理内容诞生。不管新的内容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积极情绪,丢失的那部分旧的心理内容仍然会让我们抑郁。
正是因为这一点,正常人在分手、离婚并建立新的亲密关系时,主动的分手者和被动的分手者一样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抑郁情绪,无论新的关系、新的生活多么美好,这种抑郁都不会消失。
消失不会发生,发生的是平衡和抵消。
也就是说,当改变发生时,迎来的新的心理内容产生了好的情绪,辞去的旧的心理内容产生了不好的抑郁情绪。如果好的情绪多于不好的抑郁情绪,那么这个人就会整体上处于快乐状态,他整体上就仍然是走向成长。
相反,如果不好的抑郁情绪远远多于好的情绪,那么这个人就可能会陷入较严重的抑郁状态。这是青春期抑郁症的核心因素。
青春期必然叛逆
胡慎之说,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对矛盾的心理冲突:脱离对父母等亲人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
前者意味着丧失,是辞旧;后者意味着获得,是迎新。
在这对矛盾当中,如果后者占据了主要地位,那么尽管不断地有莫名的忧伤袭来,我们仍然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整体上是积极的、阳光的。相反,如果前者占据了主要地位,抑郁情绪就会成为我们的主导情绪。
但问题是,我们的文化中,不鼓励孩子的独立性。
“我们的文化,喜欢好孩子。”胡慎之说,“经典的好孩子,在家里听父母的话,依赖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依赖老师。这样一来,这个孩子的独立空间就会受到挤压,他会觉得自己不是为自己而活,于是就缺乏动力。他可能会出色地完成老师和家长交给他的任务,但他却表现得比较麻木,对很多事情都缺乏欲望和追求,这也是抑郁的一种体现。”
我平均每天会收到十多封信,而这些信中有1/3是中学生写来的,其中说得最多的句式是“为了(担心)父母……”,而相当地缺乏“我想(要)……”这样的句式,比较典型的句式是“如果不是为了(担心)父母,我早不上学了”。
对此,我的理解是,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不是自己的,而是父母的,他们是在为父母而活,他们学习、生活的动力来自父母的压力。
如果他们是“坏孩子”,他们就会走上叛逆之路,不理会父母的压力,甚至和父母对着干,父母让他们向东,他们非向西。这种“叛逆”,其实是青少年在争取自己的独立空间,试图成为他自己。
“好孩子”易有两个恶果
这样看来,好孩子似乎比坏孩子更可取。
但其实,从十二三岁开始,一直到青春期的基本结束,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二个“叛逆期”(第一个是23岁)。正常情况下,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表现出较强烈的叛逆来,不听父母的话,什么事都要自己来。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脱离对父母及重要亲人的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以正常的速度走完这个叛逆期之后,他们在18岁左右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他们开始基本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这也意味着他们终于基本成了一个成年人了。有了这个“自我”,他们就会有较强烈的欲望,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从而不需要监督也能有很强的动机去追求一些人生目标。
然而,那些过于好的“好孩子”,他们的父母控制欲望太强,一直让孩子按照他们的安排来学习和生活,而根本没有给孩子独立的空间,甚至严格抑制孩子的“叛逆”。这样的话,这些好孩子的青春期就没有一个正常的“叛逆期”。这会造成两个恶果:
1.叛逆期推迟
前不久推送的文章《外企经理为什么不敢坐飞机》一文的主人公李祥,就是典型的叛逆期推迟。他到了大学才出现了强烈的叛逆心,故意和父母、老师对着干,故意不认真学习。我知道的另一个经典的案例是,一位男士,到了36岁才开始他的叛逆期。他离了婚,因为婚姻是父母安排的。他辞去工作,因为工作是父母安排的。最后,他很理智地对父母说:“我已经36岁了,这之前的前半生,我完全是为你们活着,什么都听你们的,但后半生,我想为自己而活,我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请你们理解我,不要再控制我。”
2.缺乏生命力
太好的“好孩子”,会有一种通病:缺乏激情。因为,他们努力学习也罢,努力工作也罢,都不是发自自己内心,而是为了满足父母及家人的期待。这种刻意的努力,是一种强迫性的努力。父母要督促他们,他们也要经常督促自己,才能继续努力下去。但是,他们仿佛对努力来的结果,譬如好成绩等奖赏没有什么热情,他们的口头禅是“没所谓”,仿佛是什么都可以失去,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他们兴奋。
阿琼在遗书的一开始写道:“我不快乐,一直以来也不快乐,我似乎觉得缺了点什么,但我说不出是什么,那使我不安和痛苦。”
我的理解是,她的“缺了点什么”,可能就是生命激情。她在家很听话,在学校和同学的关系看上去很好,她哥哥说她“什么事都能自己搞定”。这看上去很好,很容易让家人以她为傲。但同时,她对什么都不在乎,也没什么兴趣和爱好,一直都有点冷冷的样子。这种感觉积攒下来,最终让她对活着彻底失去了欲望和动力。
父母要做到的几点
胡慎之说,要防止青春期的孩子陷入抑郁症,父母需要懂得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就会减轻。如果父母不尊重,那么这种叛逆心理反而容易变得更强。
第二,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
在正常情况下,不必太想“知道孩子在做什么”。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因为他什么都想尝试,今天是这种心理状态,明天可能就变成另一种样子了,做父母的不必太为孩子偶然出现的异常行为而焦虑。
第三,青春期之前,一般说来,父母是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神”,孩子们普遍对父母有一定的崇拜心理,这种心理让他们依赖父母。
但进入青春期后,这种崇拜心理一般会消失大半,孩子们会重新崇拜新的偶像,譬如明星人物、政治家、科学家等。这种心理的转变,会让孩子们变得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父母应做好这种思想准备,明白孩子这种心理转变背后的积极意义。
第四,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譬如离家出走、早恋等大动干戈,要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适当反思是不是对孩子控制得太厉害了。一般说来,强烈的叛逆行为是对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的一种反击,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控制适当变弱,孩子们的叛逆程度也会自然而然地下降。
第五,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要再把“乖”“很听话”还当作优点来看。相反,做父母的应该感觉到焦虑和担忧,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孩子推向独立的世界,减少他的依赖心理。
第六,谨防孩子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
胡慎之说,如果孩子比较叛逆,你起码不用担心他会想到自杀,因为叛逆的孩子一般会有较强的生命力。相反,如果孩子非常听话,那父母倒是应该有所担忧。评定孩子是否陷入抑郁症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三少”,即话少、行动少、情绪少。像阿琼,在家中很少说话,暑假很少出门,情绪一直很低落,已经明显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了。
最后,胡慎之强调,青春期的心理,即便对专业人士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他的一个德国老师曾说,当处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时,能有20%的成功率就很不错了。
看上去,这是一个悲观的数字。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专家、家长和老师都难以做到用一套严格科学的控制手法让青春期的孩子健康成长,而应该让他们独立成长,让他们自己开始去体味生命的酸甜苦辣,并最终成为他自己。
ght��%fPkJ��J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color:blue'>孩子还小的父母,请尽情享受亲子的亲密时光,享受孩子崇拜你的眼神,享受能够拥孩子入怀的自在。这些被爱的回忆和感觉,都是孩子面对成长困境时,最珍贵的礼物和支持。
孩子转大人,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父母不能要他hold住不开。放手需要练习,放心需要修为,父母会不忍心孩子受苦,但专家们提醒,生命成长像蝴蝶破茧而出,父母不能也不需替孩子将茧剪开,因为这会让他的身体和翅膀无法正常发展,反而有碍未来的飞行。
孩子转大人,父母最难的,是依旧要默默守候,不离不弃。即使孩子表面上不需要你,但他们装酷耍帅的眼光,还是会不时瞄回父母身边。
即使孩子表面对你的话和价值观嗤之以鼻,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迟早会从孩子身上显露出来,时间点可能会晚至子女长大离家后。父母无法替孩子编写人生剧本,也无法选择孩子的个性,但可以养成他们演出时需要的能力,并且给予掌声。
青春期是父母陪伴孩子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段飞行旅程。历经“乱流”,我们终将孩子送往他独自振翅翱翔的轨道。
其实,你现在就可以开始,不管孩子五岁、八岁或十三岁,只要父母愿意“换脑袋”,开始储存爱的资本,青春期不一定是一场风暴,也可能是亲子关系中,一段最精采的探险。


上一篇:如何教青春期的孩子好好恋爱、好好分手   下一篇:八个方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分享到:
版权所有:河南领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网址:http://www.lxzx999.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847号

豫ICP备160182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