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再做你原生家庭的继承者
更新于 2019-02-01 | 浏览次数 0
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你总是那么遥远!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3岁时的一天晚上,我发高烧了,爸爸抱着我站在电视机旁边透过窗户看星星,而妈妈在背对着我睡觉。
常常挂在妈妈嘴边的话就是:“等你长大了,我慢慢讲给你听。我走过的这些路,我受过的这些苦,你就懂了。”
妈妈和爸爸、奶奶的关系好像一直磕磕碰碰,等我长大了,工作了,妈妈真的就开始不断用抱怨的语气给我讲述着她的各种不快乐,她感受不到关爱的童年,因为她生了女儿(也就是我)奶奶是怎样刻薄,爸爸又是怎样和奶奶一条战线而疏远她……
甚至,我对爸爸的亲近,都让她感到痛苦。
最开始听时,觉得妈妈真是太不容易了。可是听的多了,一遍又一遍,我渐渐感受到妈妈就是一个深夜无边的黑暗,而我会被吞噬、淹没其中。
不知不觉,我本能地更贴近爸爸,因为他常常给我加油鼓劲,引导我要关注人和事美好的一面,在他身边我感受到阳光的味道。
长大后,我有了自己的老公,家庭,孩子。
生孩子的第二天,婆婆回家做鱼汤给我吃,老公顺便回家冲个澡,去单位拿资料外加请护理假,妈妈留在医院陪我。
没想到一会儿就觉得饿了,不到中午12点,已经喝了一碗粥,泡了4个小面包。
这时,妈妈流着泪非常伤心地说:“没想到都这个年代了,我女儿刚生完孩子,就受到这种待遇。就因为我们家生了女儿,就这样不当人看啊!你进产房的晚上,你老公和你婆婆在外面轮流睡觉,只有我在外面来回走,看大屏幕上你的信息,害怕你出来都没人知道。要是你婆婆她也有个女儿,我不相信她这么不上心。”
妈妈的话,让原本对老公办事不周的怨气全部转化为伤心,感觉自己不被婆家重视、疼爱,在我生完孩子后,不但没有得到周到照顾,还饿的前胸贴后背!一个刚先完孩子的女人会是怎样的内心感受,可想而知。
从那以后,婆婆和老公的很多行为,
如果和我想的不一样,
我就常常解读为“他们太不关心我了,因为我生的是女儿。”
每每这样想时,内心就像压着一个大石头,虽然我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和他们起冲突,但彼此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面对几个月大的孩子,
我的爱也十分淡薄,
因为我完全感应不到爱。
更可怕的是,我慢慢变得抑郁,甚至一度想到自杀。在我的状态岌岌可危时,妈妈也出了状况。
我出院后的第15天晚上后半夜,妈妈得了急性胰腺炎,我和老公都很紧张,直接打了120,老公陪着妈妈去了医院。
留在家中的我,更是在想像着医院中妈妈的各种状况,那种紧张、害怕的感觉我到现在都记得。
妈妈一直身体十分硬朗,都是因为照顾我太辛苦而生病的,而且医生还下了病危通知单。庆幸的是孩子满月酒的时候,妈妈已经基本康复了。在一片欢庆的酒席上,我完全不敢和妈妈对视,自责和内疚折磨的我完全不敢看她的眼睛。
对妈妈生病的歉疚,和对她负面情绪的惧怕,让我没办法和她共处,甚至连想到和她在一起都十分难受。
我心疼妈妈,也爱妈妈,也知道妈妈对我的爱,但是这爱太沉了,让我和妈妈无法彼此靠近,更无法真正给予对方温暖和支持,这份关系冲突成为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因此我来到了心理咨询的课堂,
我渴望在专业团队和敬爱的心理咨询的帮助下,放下对妈妈的自责,放下对妈妈负面情绪的抗拒,渴望走近让我又怜又爱又怕的妈妈。
得知课堂上老师会亲自给三位学员做成长梳理。
大家都很积极,由于申报人数众多,我本已不报期待,当得知机会光临到我头上时,
一下懵了,刹那间,紧张、幸运、忐忑交织在一起,我傻傻地走上台,迎着老师温暖、慈爱的眼神,
我第一次成为“公主”——这个老师赋予个案主角的一个充满宠爱的称呼,不论说什么,做什么,在此刻,在她面前,都是被允许的,我一辈子第一次感受到这被允许的自由,感觉做什么都可以,这是多么大的自由和包容啊!
在老师的引领下,
当我把不断抱怨的妈妈带到眼前时,
内心居然有愤怒涌上心头。
妈妈那缺乏关爱的童年,那满是冲突的婆媳关系,那满是伤痕的夫妻关系,那满是牺牲与委屈的“做妈妈”——妈妈呀,你知道吗?作为女儿的我丝毫没有能力去为你解决,看着对我诉说、哭泣着的妈妈,我的心里充满无助、厌烦和愤怒。
“妈妈,我帮不了你,我帮不了你,请你不要再说了,请你不要再说了!其实我老公和我婆婆他们都是挺好的人,他们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他们没有因为我生了女儿而轻视我。你也不要再说为了我你牺牲了多少,委屈了多少,我不需要你这样做,我承受不起这样的爱,太沉重了,太沉重了,妈妈,我不要你这样的爱。我不要!求你了,妈妈!”
在这样的述说中,在这样看似大逆不道的述说中,我内心的愤怒完全释放出来了,若不是在这温暖安全和被允许的氛围中,这些话一辈子也说不出口。
老师又引导我换位成妈妈的角色。“变身”成为“妈妈”,竟一度语塞,接着就开始不断地描述各种不幸,直到老师打断“我”:
“你为什么要跟女儿讲述这些呢?”
“因为我心里很苦,我想告诉女儿我的经历,想和她走近啊!”
我从来不知道,原来妈妈也是想和我靠近的,我竟从来不知道她抱怨唠叨的背后竟是这个愿望……
心头一软,好想抱抱妈妈。
妈妈为了照顾月子中的我而差点没命了,我心中充满深深的自责。老师引导我:“是你要妈妈来照顾你,还是妈妈自己想来?”
我突然意识到,照顾我也是妈妈内心的需要。
通过一次次剥洋葱般的问答,我逐渐明白妈妈是因为当前的情境触发了她曾经的创伤,进而情绪波动导致体内一系列分子变化,最后产生了疾病。
我心中“因为照顾我,所以导致妈妈生病”的想法终于被推翻,我再也不是一个罪人,再也不是妈妈的负累,心中顿时感到无比的轻松!这种感觉就像乌云密布的天空,忽然晴空万里一样,很阳光很快乐!
原来妈妈病危不是我造成的,
原来妈妈也是想靠近我的,
原来我爱着的妈妈也是深深爱着我的,
只是她的爱被她的创伤暗中使坏,所以变了模样,她的爱没有温暖和滋养,她的爱中包裹的杂质如DNA遗传给下一代。
在最后的分享环节,现场一位妈妈握着我的手说:“很感谢你!我也常常在女儿面前抱怨,而且从没有想过女儿会是什么感受。你的分享,给了我很大的警醒,今天我第一次知道要想做个好妈妈,就要管住嘴,每次开口都要问问自己说的话,是痛快自己,还是滋养孩子。谢谢你!”
阿姨这番话让我深刻体会到“同伴教育”的真正含义,我也提醒自己不要把这份“抱怨”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亲爱的,如若你也有个爱抱怨的妈妈,如果你也是个爱抱怨的妈妈,请你记得我的故事。
没有任何人可以以爱的名义伤害。
不能因为爱,就可以任意伤害;不能因为爱,就可以开脱所有的伤害,人不是因为感到爱,就感不到伤痛;爱和痛如一对孪生的姐妹,相随相伴,人生终究是爱和伤害的平衡。
所有的关系都因感到更多的爱而亲密,因为感到更多的伤害而疏离。调研发现,表面上一切为了孩子,实际上对孩子所说和所做的事情中,近80%父母以爱孩子的名义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发泄不满,满足自己的期待和需求。
爱可以学习,爱需要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