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对生命的意义
更新于 2020-06-27 | 浏览次数 0
妈妈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精神分析重视一个人早期经历对人一生的影响,越早期对人的影响就越大,而生命早期的经历又取决于Ta的最初抚养者,这个抚养者大多都是母亲。因为每个人都是从母亲的子宫中脱胎而出,来到这个世界上身体接触最多的也是母亲。在每个人生命出生的最初几小时,几天,几周,以及几个月,几年,都对我们一生的成长起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和作用。
难怪人们在受到惊吓和危险时会本能地叫一声:“我的妈呀!”或者在受苦或者疼痛难忍时,会不自由主地呻吟:妈呀,疼死了,妈呀,难受死了!一个人,最无助,最脆弱,最需要拯救时,会本能地呼唤母亲,这是母亲在生命中的位置。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者让一只婴儿期的小猴离开母猴一天,并把它带到两个模拟母猴面前。一个是用铁丝盘缠的冷冰冰的机器猴,胸前挂着两只奶瓶;另一只是用羽绒制成的毛绒猴,但是没有奶瓶。结果,录像显示,这只小猴子选择在机器猴那儿吃奶之后,绝大部分时间依偎在毛绒猴的怀里呆着。
这个实验说明,小猴子需要母亲温暖的怀抱更甚于母亲的甜美可口的奶水。人类的婴儿也一样,在生命的初期,母亲温暖的抚摸和怀抱,亲切耐心的声音,对一个孩子来说,往往比充足的奶水更重要。婴儿对母亲情感上的需求,远远比人们想像中的对营养的需要大得多。
国外曾经对一家条件优越的慈善孤儿院进行调查,这家孤儿院婴儿的死亡率仍远远大于正常家庭抚养的婴儿,尽管孤儿院的营养并不比一般家庭差,甚至更好。这个调查结果说明,新生婴儿如果缺乏一个稳定的抚养者的稳定的情感满足,食物和营养并不总是必要的存活条件。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育儿科技产品,比如会讲故事的机器人娃娃,是一个“替代妈妈”——当妈妈不在时,可以代替妈妈给宝宝讲故事,学拼音,唱歌。不知道为何,我会想,假如我是宝宝,我在听故事的时候,一定会焦虑和害怕:妈妈哪儿去了?妈妈的声音怎么突然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声音?
给孩子讲故事也好,唱歌也好,教拼音也好,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妈妈的声音!妈妈的抚慰!有妈妈在身边的安全和舒适感……一句话,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
我在咨询中,经常会接待一些“早教妈妈”,这些来访者似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教,精通所有的早教书籍,都有将孩子带到早教机构受过训练,上幼儿园挑选的都是那些收费昂贵的“特色教育”幼儿园。这些“早教妈妈”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己的童年有着各式各样的遗憾,或是不受家庭重视,或是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所以希望孩子不要重复自己当年的困境,,希望孩子成为自己没能成为的优秀的人。而要做到这一切,早教书上都说了,孩子的一生,重在三岁前的教育,于是,早教成为一股热潮,也出现了不顾一切的“早教妈妈”群。但是很多妈妈发现,孩子并没有完全按着自己希望出现的结果,反而是出现一些自己所不能接受的行为问题,于是带着迷茫和苦恼前来咨询。
我不反对早期教育,但是我更相信,孩子的各种感官的发育不一定需要刻意地刺激和开发,而是要顺应自然。作为一个生命,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即已经一切潜能俱足,如果这个生命被母亲的爱和温暖滋养得足够,这些生命会自动自发的成长和发育,并且非常旺盛。试想一想,世界上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大艺术家,有几个人是因为早教而成功的?反而是,这些最终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大家,背后都有一个充满爱心和智慧的好妈妈。
现在很多妈妈做的多是一些画蛇添足的事,不但给不了孩子需要的爱和陪伴,反而以“教育”之名捆住了孩子的手脚。早教的实质应该是爱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妈妈的陪伴,已经足够。三岁之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信任感,自主自信感的逐步建立。这些情感的满足,基本上来源于妈妈。而这些基本情感能力的满足和培养,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基石。有了爱和信任,孩子的创造力会自动自发地喷涌而出。
人们常说,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我倒认为,母亲才是一个民族的真正希望。河南领先亲子专家温馨提醒:真正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和意义的,往往并不是学校、社会和时代,更多的是来自于母亲最初的生命态度和爱的教育。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