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领先心理咨询
预约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问题 > 厌学 >
厌学

喂养,驯养和滋养,你的关系是哪种?

更新于 2016-04-12   | 浏览次数 0

亲密关系里,有三种关系,喂养、驯养和滋养。从是否有利于双方成长的角度看,喂养的双方都没法成长,驯养关系存在成长的可能,而滋养必然促进成长。现实中,大多数关系属于喂养和驯养,是一种失衡的状态,只有滋养的关系才会形成内外和谐的幸福平衡状态,并迅速地成长。

喂养

喂养关系产生于父母"过分"的爱

当孩子还不会走路时,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属于正常的喂养关系,这是父母的爱和责任,也是孩子生存的条件。而当孩子长大后,父母就需要放手,但事实上,很多父母并未放手,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自然要照顾有加。界限不分,想要占有孩子,包括替代他的人格,无论多大,都被操控在父母手中,工作包办,事业包办,房车包办,婚姻包办等等。这种爱太”过分“。

他们觉得“孩子再大自己都是父母亲,都要尽到责任,不能让孩子受一点苦“,没有考虑后果,结果就是孩子的独立人格没机会建立。16岁的孩子不会用筷子,18岁的孩子还在尿床,大批的啃老族,觉知啃老才是“正常”的,独立是“不正常”的,甚至是“不孝敬”的。从小父母从来都没让自己独立过,成年后自然不会一下子独立起来。

喂养方感觉被榨取,被喂养方感觉被忽视

在亲密关系里,独立是否重要?独立的反义词是依赖,只要有一方不具备独立的品质,就会依赖另一方。依赖另一方给予物质上的生存基础,依赖另一方给予精神上的人生追求。精神依赖不同于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老师会给学生指一个方向,剩下的路学生自己走,而精神依赖是独立方牵着依赖方的手,领着她到达目的地。之于独立方,相当于重复走了一遍走过的路,之于依赖方,相当于别人为你走了本该你自己要走的路。所以无论对谁,都没有成长。

把母子喂养的过程移植到亲密关系里,也就是父母变成了”独立方“,孩子变成了”依赖方“,也是同样的结果。无论谁喂养谁,被喂养的那一方被剥夺了独立的品质。准确地说,不是“被剥夺”,而是”各取所需“,因为在喂养关系里,被喂养方需要找个人来喂,而喂养方正好想找个人喂,双方的需求起初都是满足的,但随着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独立方因为感觉到“尽责”的长期乏味,那种被“榨取”的感觉越来越浓烈,也越来越疲惫。如果是父母,无论生活多么窘迫,照料孩子理所当然,但对于夫妻,依赖方在家享受,独立方外边遭苦受罪,就不理所当然了。于是依赖方随后会觉得对方对自己越来越没感觉,感觉到被遗弃,被忽视,接下来就是双方内在的失衡演变成外在的争执。

驯养

驯养关系产生于想要改变别人的企图

这个驯养不是小王子驯养了狐狸般的浪漫,不是和对方产生”情感上的牵绊,承受流泪的风险“,而是想要同化对方,改变别人,想要把对方变成自己人。犹如把狼驯化成听话的狗,以满足自己的利益。这种关系不止于亲密关系,在多数人际关系中,都存在。杨·史云梅耶导演的动画《对话的纬度》很好的说明了什么是”同化别人“。

亲密关系中的双方,都觉得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而对方的观点是错的。这是个可笑的想法,不妨想想辩论比赛的双方,正方和反方观点是对立的,假如对立的两种观点只有一个是对的,也就是在只有对的那个观点是被观众支持的,那么选择这个观点的辩手在辩论还没开始就已经赢了。事实上不是,因为观点没有对错,决定辩手胜败的是证明过程本身有无漏洞,思维有无盲区,论点是否充分等等。
同样将辩论正反方移植到亲密关系中,于是激烈的”辩论比赛“开始了。

“你陪我的时间太少了,整天在外边忙忙忙!”

“我陪你的时间已经很多了,我总得在外边挣钱养家吧?!”

“谁知道你在外边是忙着挣钱呢,还是忙着干其他见不得人的事的!”

“你从来都不考虑我的感受,我有什么错么?”

“你的意思是我有错了!”

双方争论不相上下,谁也不让步,都觉得自己没错,对方有错,都想驯服对方。一方总想让对方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求同不存异”,但事实是不是每个人和我们的想法一样,人都有自私的基因,这基因决定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由这基因表现出来的“性状”也各不相同。所以非要把对方变成“自己人”,就有点赶鸭子上架了。

人为什么想要改变别人?

自己为什么想要改变他人?我的理解是,首先,人都有个价值感的想法,而这个价值感能从改变别人的方式中被体验到。当自我试图证明自己的观点想法胜人一筹时,这种想要改变对方的企图心已经表现出来了。越是自卑的人,越是对自我的观点执著,越是在人群中想要维护自我的观点。那些表面上说得正经严肃的,且有些脸红急躁的,就是这种表现。他们害怕自己的另一套观点被攻破,被发现漏洞,被不认同,害怕自己在人堆里站不住脚,更害怕没有价值感。

其次,一方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对方,比如我们会觉得父母的观念老套,如果父母认同了我们的观念,对父母是有利的。这也许是个事实,比如我的朋友学习中医,并从中尝到了甜头,觉得有必要给父母宣传一下,但父母都是“党的人”,认为这些都是迷信,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在亲密关系里,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对她是有利的,而她却不这么认为。

对方话语背后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改变对方就像是“思想绑架”,无论出于价值感低下的考虑,还是“为了你好”的考虑,这种改变对方的想法都没有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越是想要改变别人的人,越觉得自己“高贵”,越觉得对方需要被“教训”,但是每个人都有选择过何种生活的权利,哪怕其他人觉得不可思议。如果真想改变对方,方法应该是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对方,当对方看到了自己明显地进步,自然会认同你的做法。

所以在亲密关系里,你不可能通过改变对方的做法来表达自己的爱,那不是爱,那是“驯养”,是“绑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无论谁驯养谁,都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比如在上面吵架事件里,妻子埋怨丈夫陪她的时间太少,其实妻子真正的需求是“我需要你的陪伴”,所以才猜测你在外边“沾花惹草”陪伴别人,丈夫也一样,话语背后的需求是“我需要你的认同和理解”,所以把妻子很少说“亲爱的,为这个家你辛苦了”这个事实以抱怨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当这种想要改变别人的企图消失的时候,双方内心真正的感受才能显现出来,如果总想要试着改变对方,总是给对方的话挑刺,就只剩下争吵,就没有沟通的机会,更别说理解到对方真正的感受和需求了。

滋养
双方即是老师,也是学生

从亲密双方成长的角度看,滋养关系是最理想的关系。这种关系没有喂养型的依赖,双方即是老师,也是学生。“老师”会给“学生”指引方向,但不会给你提供答案,更不会替你该你自己走的路。双方独立成长,却互帮互助。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女人爱上一个男人,男人有着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对这个世界的人和事看得通透,是她的“老师”,两人在一起后,女人问男人“我以后的路该如何走?”男人说了方向,最后说“我借你100万,每年按照银行年息还息。这条路你得自己走,才能走出个样来!”即使在一起后,这种各自独立的精神仍然存在。当然女人也“不甘示弱”。这个男人之前从来瞧不起女人,觉得女人是“形式主义”的典范,“辩证逻辑”的障碍。但最后,男人也说了一句话“我得承认,你今天给我上了一课,你让我用灵魂而不是文字去理解女人的圣洁。”

双方各为老师,也各为学生。成长的前提之一就是独立,至少不依赖,有些人生的答案只能自己去找,别人充其量也就是提醒几嘴的忙。现实中,失衡的原因是一方总是扮演老师。另一方总是扮演学生,“老师”成长就不可能了,当有一天学生超过了老师,内在失衡就会表现出来。

双方即是朋友,也是敌人

滋养的关系也没有驯养时的“思想绑架”,双方的地位平等时,才有交流的可能。而这种平等的基础常常被“改变别人”的企图所掩盖。朋友聊天时,不是为了掐架,但如果只是维持表面地和谐,内在的真实想法表现不出来,就会失衡。所以在思想交流上,也需要“敌人”这个角色。多数的朋友关系会以“同类相吸”聚集在一起,聊来来去,最终的结果多数都是“是的,我同意你!”而敌人扮演的是“我理解你,但我想表达另一种想法”的角色。

因为成长的第二个前提是开放的心,在一个小圈子里“你同我意”是成长的障碍,在没有任何一个观点是正确的基础上,我不会排斥“异己”的观点,因为我知道“凡是我想逃避的,即是我不想成长的。”敌人角色的目的不是为了表达不同想法,表达不同意见,不是“求同不存异”,更不是为了改变别人,而是通过不同的想法来弥补认识的盲区,这样就会成长。又因为,没有哪个想法有正确错误的说法,所以重要的不是语言以及观点本身,而是通过这些想要表达的真实感受,“她真实的感受是什么?”、“他真实的需求是什么?”了解到背后的真实,敌人就变成了朋友。

滋养是爱的表现,“爱你的敌人”。他和你都有一个目的,就是能通过对方以及对方能通过你来成长。通过这种方式滋养对方,也许这就是真实而自然地幸福。

 

 


上一篇:我是一个怪怪的女孩   下一篇:妈妈,我想慢慢来!
分享到:
版权所有:河南领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网址:http://www.lxzx999.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847号

豫ICP备160182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