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状的解析和治疗
更新于 2015-03-27 | 浏览次数 0
焦虑就是担心,分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例如,贪官听说自己被相关部门调查,惶惶不可终日,这是现实性焦虑。病人还未上大学,就担心将来上大学时,宿舍里有精神分裂症病人,把自己眼睛打瞎怎么办?这是非现实性焦虑。即使是现实性焦虑,还可分为适当焦虑和过度焦虑。例如,面临考试时,病人紧张地不敢去考试。病理性焦虑就是指非现实性和/或过度性担心,分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两类。
一.精神性焦虑
㈠表现
⒈病理程度:衡量焦虑的病理程度,是看焦虑反应与现实因素是否相称,焦虑反应与现实因素完全相称,是正常反应(例如,病人已经休学两年,担心再不复学,就拿不到毕业证);焦虑反应相对于现实因素越强,病理程度就越重(例如,病人担心要好同学会讲自己吃饭吃得慢,会催自己快吃,怎么办?),如果有焦虑反应,却找不到现实因素,称游离性焦虑(例如,病人只是模糊的焦虑,凭感觉对未来感到不安),这种焦虑的病理程度最重。
⒉广泛性焦虑:由于病人有焦虑素质,所以担心这时担心的阈值很低,担心的阈值低。就导致他担心的事情多,病人担心的事情一个接一个,称广泛性焦虑。病人说,“从小到大,脑中一直有心事,等后一个心事冒出来,前一个心事才不想”。
⒊双重判断:病人自我思考时,就想万一发生怎么办?总得想个应对方案,故继续焦虑下去;当想与人讨论时,知道自己焦虑的不合理,不好意思说。例如,病人高三时考试想考高分,事后担心这否是正常心理?自知一点意义没有,烦了两年,从不敢与人讨论。
㈡分型
⒈按时间分型:喻东山按照焦虑相对于焦虑目标的时间分为事前焦虑、事中焦虑和事后焦虑。事前焦虑是担心将来发生不良后果,又叫期待焦虑,考前焦虑属事前焦虑。病人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害怕,真的发生,倒反而不怕了。例如,担心宿舍同学讲她不好,真的人家讲她不好,她反而不在乎了。事中焦虑是进入当前境遇就焦虑,离开就不焦虑,性质像恐怖,但焦虑反应没有恐怖重,引起焦虑的境遇比恐怖多。例如,“过立交桥,怕桥塌下来砸死我,在侯诊室,害怕小偷用刀划开丈夫的口袋偷东西”。事后焦虑是病人遭遇事件当时无焦虑反应,事后才开始担心。因为当时正在应对事件,想不到那么多,等事件过去后,回想起来才担心。例如,与医生讲话,事后担心是否说错了。
⒉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病人与他依恋的人一分开就焦虑,属事中焦虑。例如,17岁男性,从小到大一直与父亲一起睡,即使睡着,父亲离开他,病人夜里醒来,还要父亲过来睡,或上父亲的床上睡。
⒊环境变动焦虑:喻东山杜撰这一术语,是指周围环境一有变化,病人就焦虑,见于智力障碍,属事中焦虑。例如,病人夏天不肯脱衣服,冬天不肯加衣服。
⒋抑郁症的焦虑:抑郁症病人可为当前状态而焦虑,担心自己的病好不了,这是事中焦虑;抑郁症病人看不到未来,对未来担心,这是事前焦虑;抑郁症很少有事后焦虑。
⒌精神病性焦虑:精神病性焦虑是继发于妄想、幻觉、感知综合障碍的焦虑(例如,感到被害而紧张,感到身上有凉气上窜,认为旁边有鬼而紧张,看到父亲的嘴像狼嘴一样,故害怕),精神病症状出现才焦虑,消失就缓解,属事中焦虑。
二.躯体性焦虑
当焦虑事件占领意识,又不能用言语表达时,只有通过体诉表达出来,这些体诉找不到内科原因,称躯体性焦虑,分为神经、运动、交感、副交感四方面。
⒈神经系统: ⑴感觉异常:例如,局部发麻、针刺感、被压住感、无感觉,⑵疼痛:头痛,两肋部疼痛,肌肉、关节、骨骼像感冒一样酸痛,浑身痛,⑶精力不足:头昏、眼花、无力、性欲低。
⒉运动系统:在头部,头皮肌张力增强引起头绷紧,发硬感。有的病人肌肉能控制耳朵,焦虑时肌张力增强,耳朵就竖起来。在颈部,当颈后肌张力增强时,颈子发硬,颈肌无力,好像撑不住头;在发声系统,说话有气无力,吐词不清,;在胸部,肋间肌肌张力增强有压紧感;在四肢,腿肚不适。
⒊交感兴奋:在循环系统,去甲肾上腺素(NE)激动心脏β受体,引起心动过速,表现心慌,生气就心慌,说话多就心慌,心慌的站在路边要晕倒,上楼时要倒下,但未倒过,心电图正常。NE激动外周血管上的α1受体,引起血管收缩,表现手脚冰凉,乙酰胆碱激动汗腺上的毒蕈碱受体,引起出虚汗。在胃肠系统,NE抑制胃肠蠕动,表现上腹胀满、肚子胀气;在泌尿系统,NE激动膀胱括约肌上的α1受体,表现膀胱括约肌痉挛,导致境遇性排尿困难,有人在旁就尿不出。
⒋副交感兴奋:在消化系统,虚弱的病人交感一兴奋就衰竭,副交感遂脱抑制性兴奋,乙酰胆碱释放增加,增加肠平滑肌蠕动,表现一紧张就拉肚子。在循环系统,乙酰胆碱释放增加,扩张外周血管平滑肌,身上潮热。在呼吸系统,乙酰胆碱释放增加,支气管粘液腺分泌增加,表现隔几分钟咽喉就积蓄痰液,不吐不能呼吸,影响睡眠。上课时嗓子里总有痰,一下课就去厕所吐。
三.伴发症状
焦虑的伴发症状分为知、情、意、行、醒五类。
⒈知:⑴降低认知效率:焦虑病人因为担心,不能集中注意去学习和工作;因为警醒增高,不能平静地深入思考。⑶影响判断:正常人考虑问题时权衡利弊,然后决定取舍。焦虑病人评价利弊时,有时认为利弊各占50%时,表现犹豫不决;有时片面放大弊的评价,导致该反抗的不敢反抗。病人说,“面对别人的肆意责难和挖苦不敢反抗,不敢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
⒉情:当焦虑的警醒度高到一定程度时,有阵发性要失控感,一次持续2~3分钟
⒊意:⑴反复求证:病人为了验证他的焦虑推测,到网上到处查证据。⑵过度努力:当病人负责某项任务时,常把任务看得过重(超价观念),紧张的喘不过气来,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与所完成的工作相比,未免小题大做。
⒋行:⑴刻板模式:生活方式一变,病人便感到不安全。例如,饭后半小时准时服药,晚饭后1小时准时运动,这是环境变动焦虑的一种表现。⑵安全行为:境遇性焦虑的人出行要带着抗焦虑药,才感到安全,身上不带药就不安全。⑶冲动行为:当皮质张力减退时,抑制不住皮质下的焦虑和冲动行为,故焦虑和冲动行为可以伴现,例如,一位躯体形式障碍女性,一天晚上感到电瓶质量不好,当时正下大雨,病人不听劝解,非要立即去换。⑷回避行为:病人因怕想焦虑的事情,通过贪睡来回避。病人常因负面新闻而勾起焦虑,从而回避看这些负面新闻。例如,电视上介绍精神分裂症的事,就想自己是否是精神分裂症,看电视上讲有人跳楼自杀,想自己将来会不会跳楼,故换台,如果家人在看,自己就躲避。⑷运动增加:多数焦虑病人是默默地沉思,并没有运动增加,只有部分严重焦虑病人才有激越和坐立不安。
⒌醒:焦虑病人因为警醒性增加,所以常有失眠、浮想联翩;听觉中枢警醒度增强引起听觉增强,怕吵;视觉中枢警醒度增强引起视觉增强,怕亮;旁中央小叶警醒度增强引起神经性尿频,频繁入厕。
四.影响因素
对焦虑的影响因素分为恶化因素和改善因素。
㈠恶化因素
⒈空闲时:病人精神闲下来就焦虑,有人打岔就缓解,故病人总想找人聊天。每晨一醒就担心,要赶快起来,不起来就担心的难过。
⒉傍晚时:每天下午4~5点钟,因疲劳而皮质张力减退,皮质下的杏仁核和海马功能兴奋,加重焦虑。
⒊新环境:作为防御本能,当进入陌生环境时,警醒度增高,焦虑病人平时的警醒度已较高,当进入新环境时,警醒度进一步增高,加重焦虑。
⒋抑郁时,高警醒度性抑郁加重焦虑,如果该抑郁症病人的抑郁晨重夕轻,则焦虑也是晨重夕轻。
⒌药源性焦虑:阿立哌唑部分激动D2受体,增加警醒度,诱发焦虑。
㈡改善因素
⒈睡眠充足:当焦虑病人睡眠充足时,皮质张力增高,可抑制皮质下焦虑。而焦虑病人因为警醒度增高,倾向晚睡晚起,晚睡易,晚起则为上班上学所不容许,导致睡眠不足,皮质张力减退,皮质下脱抑制性焦虑。
⒉专注操作:如弹钢琴、写毛笔字,可增加皮质张力,抑制皮质下焦虑,缓解焦虑,病人说,“我做事不能停,一停下来就烦”。相反,如果无需专注的操作(如在跑步机上跑步),未必能抑制焦虑。
五.鉴别
⒈妄想:焦虑是对非现实不良后果的过度担心,但不确信,如果确信,就是妄想。例如,病人担心妻子与领导有无不正当关系?自知是我怀疑,不是妻子问题,这是焦虑,不是嫉妒妄想。如果瞬间确信,事后又知道不是怎么回事,则为不成熟关系妄想。例如,别人一发声,担心讲自己,具体讲什么,病人也不知道,几分钟后才反应过来,这是自己的主观感受。
⒉疑病超价观念:焦虑症的疑病只是担心,但不去看病,在家干着急,或去看病,检查结果正常就算了;疑病症的疑病超价观念是立即去看病,检查结果正常仍不放心,还要去另一医院再查,一个医生的再保证不放心,还要去其他医生那里寻求再保证。
六.治疗
焦虑的治疗分为自我应对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㈠自我应对
⒈降低警醒度:在中枢,让自己的思维变模糊;在外周,让自己的肌肉从肢体远端向近端逐节松弛,导致深感觉向中枢传送的信号减少,降低警醒度,抵抗焦虑。
⒉打断焦虑思维:使用思维中断术,例如拍手,猛地弹击手腕上的橡皮筋,打断焦虑思维。
⒊启动积极思维:用想象愉快场景去排挤焦虑思维。例如,病人自语时讲一些让自己高兴的事情;用读书去强化积极思维和感受;用程序性工作去提高积极性。
⒋脱敏治疗:病人对微小的事件就过度担心,让病人反复面临过度担心的场景,他发现,并没有引起他担心的结果,从而逐渐消除这种担心。
㈡药物治疗
焦虑的病理程度越重,药物干预效果越好。
⒈增加5-羟色胺可迟钝情感:焦虑是担心的情感反应过强,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s)增加5-羟色胺能,迟钝这种过强的情感,导致担心时间缩短,担心程度变轻,对精神性焦虑效果好,但要等2周才见效。
⒉抑制警醒度缓解焦虑:拟γ-氨基丁酸抑制中枢,抗焦虑;苯二氮卓类药物(例如氯硝西泮、阿普唑仑)拟γ-氨基丁酸抑制中枢,抗焦虑,对躯体性焦虑效果好;拟α1受体和拟H1受体增加警醒度,引发焦虑,氯氮平、奥氮平、阿米替林、多虑平、米氮平抗抗α1受体和抗H1受体,抗焦虑。通过抑制中枢警醒度缓解焦虑的作用起效快(1小时),缺点是以降低警醒度为代价,调整得当,可能更精神;调整不当,常有镇静和嗜睡。
⒊精神病性焦虑:这种焦虑用低效价抗精神病药(例如氯丙嗪、喹硫平、氯氮平)治疗,一方面通过抗D2受体而抗精神病;另一方面通过抗α1受体和抗H1受体抗焦虑,标本兼治。或用有低效价性能(抗α1受体和抗H1受体)的高效价药物奥氮平治疗。次选高效价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利培酮治疗,不选警醒作用强而抗精神病效应弱的阿立哌唑治疗。
⒋抑郁性焦虑:当焦虑伴抑郁时,不能单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因为苯二氮卓类药物加重抑郁,一般需联合SSRIs治疗,既抗焦虑又抗抑郁;也可单用一种镇静性抗抑郁药,如米氮平、阿米替林或多虑平,既抗焦虑,又抗抑郁;不赞成单用拟NE能抗抑郁药,例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瑞波西汀。如果是双相抑郁伴发的焦虑,则以镇静性心境稳定剂(如奥卡西平)和/或镇静性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奥氮平)治疗焦虑和抑郁,不用阿米替林、多虑平、拟NE能抗抑郁药以及帕罗西汀,以免诱发躁狂。
⒌疗效评价:焦虑改善从两方面评价,一是焦虑的程度比疗前减轻百分之多少,二是焦虑的持续时间比疗前缩短百分之多少?如果原来焦虑影响生活、工作,现在不影响,就是程度减轻;如果原来焦虑没有间歇期,现在有了间歇期,就是持续时间缩短。
⒍转归:广泛性焦虑是素质焦虑起决定性作用,用抗焦虑药和/或SSRIs治疗,明显改善焦虑,但往往有残余症状,只是多少不同而已,即使药量不变,焦虑也可自发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