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强迫症的动力中心
更新于 2014-02-24 | 浏览次数 0
在咨询的许多有强迫症的求助者当中,我都发现,在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个动力力中心在时刻不停地起着作用,这个动力中心就是——害怕!
在强迫症当中,不管是当事人的行为还是思维无不透露出害怕二字,他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是因为他害怕丢东西;他反复检查水龙头是否关严, 是因为他害怕浪费水,尽而害怕受到惩罚;他反复洗手,是因为他害怕感染了疾病;他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是因为他害怕出错,或者说是害怕这个问题的后果会给别人或自己带来灾难;他反复思考一个与己无关的事情,是因为他害怕这个事情给别人带来了损害是自己的原因所造成的……如此强迫,不胜枚举,都是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害怕!因为害怕,他必须去做些事情;因为害怕,他不能不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害怕,他不得不长时间地去做在旁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事情,所以我们说,害怕是强迫症的动力中心。
虽然说害怕是强迫症的动力中心,那么这些求助者究竟害怕什么?在这害怕的背后是否还有着共同的地方?实践证明了这害怕同样有其共性,这不仅体现在当事人的人格上,也体现在他们人格的表现方式上。在人格上,当事人主要表现为创造型人格,具体表现为通过自己的改变去取悦于别人,尤其是当事人的亲密对象,他在做事方面往往力求完美,力求卓越,致力于以自己的优秀来获得亲密对象的喜爱,亲密对象对他们的行为赞赏和肯定,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也是他们的生命的根基,人生漫漫,他们的亲密对象也在发生着不同的改变,由父母——老师——领导或其它的权威,总之不管怎样,他们的行为方式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这构成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他们总是生活在权威的影子之中,权威的态度决定着他的痛苦与欢乐,他们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而又坚苦卓绝地做着他们认为是权威喜欢的事情,以此完成他们人生的交易,换取他们需要的首肯,然而因为他们不善于同人沟通和交流,他们对权威的估计往往存在着偏差,所以他们的交易往往不能称心如意,所以他们人生往往是以灰色作为底色的,他们的人生总透露出悲观主义的成分,这便是创造型人格的典型特点。
鉴于这样的人格特点,他们在行为的表达上也有着独特的地方,具体表现为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只要你告诉我,我会不遗余力、尽善尽美地去完成,然后你还得告诉我下一步该做什么,就这样,他一直在被动地去做事,他一直在等待着别人给他命题,然后他才能发挥他的写作才能。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处处有人给你指路,不可能处处让人帮你,这就需要你的主观能动性,你根据具体情况做你认为你该做的事,在这样的过程中,如果你做得符合你的权威或亲密对象的意志,你就会受到表扬,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当事人不可能知道权威或亲密对象的想法是什么,在这样的反复试探当中,他则渐渐地知道了权威或亲密对象的身体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他则根据这些意义安排自己的行为,而且在现实当中不断地进行矫正,从而以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定格在你的生命当中。这种行为方式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不断地被修改和补充,最后成了自认为是比较完美的行为方式,然而就这样的行为方式在多元化的人类社会当中仅仅起到部分的作用,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竞争当中,则日见其缺陷和不足,这也是导致他们患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分析完强迫症的成因,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到底害怕什么?他们害怕自己做不好,他们害怕因为自己的原因给别人造成了伤害,他们害怕自己的行为让爱他的人失望,一句话,他们害怕自己做得不好!好与不好也只是相对的,自己做得不好了又能怎么样? 这有什么可害怕的?可他们就是害怕,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灵深处有创伤!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创伤?是一种分离导致的创伤,在他们则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因为父母对他们照料欠妥,没有帮孩子及时克服他的基本焦虑,没有及时帮他们建立与世界中别处个体或事物的链接,使他们长时间处在焦虑当中,所以他们害怕!他们害怕父母会不要他,他们害怕父母会因为自己不好而被遗弃,他们害怕自己做错事父母不喜欢,他们害怕……因为他们如此弱小,他们不可能脱离父母,他们只有学乖些,父母才会喜欢他们,因为他们独特的人格特点,和独特的行为方式,他们害怕因自己的原因父母不喜欢自己,所以他才老停留在这样的问题上反复研究、反复思考,进而形成了他们的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