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领先心理咨询
预约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的位置: 首页 > 心理障碍 > 失眠 >
失眠

《当怪物来敲门》与“哀伤的五个阶段

更新于 2018-01-09   | 浏览次数 0

 

从表面上看来,导演的三部作品:2007年恐怖片《孤堡惊情》,2013年的灾难片《海啸奇迹》,和新片《当怪物来敲门》,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三部电影从不同的维度讨论了“母子关系、丧失、哀伤与应对机制”。

 

《孤堡惊情》是从病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成长的议题——剧中的主人公患有彼得潘综合征,无法走向成熟。

 

《海啸奇迹》是在探讨更大意义上的成长。

 

《当怪物来敲门》则是关于寻找真相,并且将其表达出来。

 

电影“通过叙事去表达情绪、定义自我”这种方式,去揭示甚或超越真相,使其看上去比现实本身还要更加真实。

 

从你开始创作故事的那一刻起,这就是目标——尽可能让每个读者都能在书中看到自己。

 

就像在这部电影结尾,每个观众都是Conor,每个人也都是怪物,每个人其实也都是母亲。

 

我想这也就是“电影留白”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种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恰是让电影鲜活的原因所在。

 

它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东西,一种你离开电影院之后,它还会一直在你脑海中盘旋的东西。

 

——以下故事内容分析,严重剧透——

 

 

用“库伯勒-罗丝模型”读懂《当怪物来敲门》

 

小说《当怪物来敲门》,没有回避对创伤的处理。

 

主人公Conor在失去亲人后的哀伤与应对,故事融入了“哀伤的五个阶段”理论-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

 

这部分作为故事的试金石,建立起了一种文化共鸣,并帮助把故事的幻想和现实的情节结合起来。

 

“哀伤的五个阶段”模型是由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在她1969年出版的“论死亡与临终”(On Death and Dying)一书中首先提出。

 

我们的这个社会,死亡被视为一种禁忌,任何关于它的讨论都是病态的。而子们无权讨论死亡,因为成人觉得“这对他们来说太过了”。

 

库伯勒-罗丝对于在这样一种社会中长大的孩子表示担心。

 

不容许他们接触到死亡,会导致孩子真正面对死亡时因不知如何应对而承受难以解决的悲伤。

 

库伯勒-罗丝“哀伤的五个阶段”模型深植于文化之中,它开始用于怎么和绝症病人讨论即将到来的死亡,现在这个模型被用于丧亲的人中间,被用于处理各种类型的丧失。

 

《当怪物来敲门》中,融入了库伯勒-罗丝的这个哀伤阶段模型。

 

可能作者不是有意的用这五个阶段来构建Conor面对母亲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心路历程,但这五个阶段或许已经和悲伤的理解划等号了。

 

“哀伤的五个阶段,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之中,它们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 哀伤的第一个阶段:否认

 

否认,体现在Conor和他母亲身上非常明显。在与祖母的对话中,Conor完全不接受“可能会离开”的想法。

 

他这样描述母亲的病情,“治疗正在让她好起来……当这一切结束,你就会离开,而我们就会好起来的。”

 

Conor的母亲也在否认,她告诉Conor自己会好的以安抚Conor。她让他留意后花园的紫杉树,Conor知道这是她妈妈告诉自己她会回来的方式,所以他只是一个劲的点头,母子二人都一直望着那棵树。

 

否认也直接体现在怪兽跟Conor在探讨第一个故事时他对于Conor教导的话语中:“有时候人们需要对自己撒谎”。

 

怪兽的角色就是在Conor面对母亲疾病的不同心理变化阶段中起到指导作用。

 

他通过强迫Conor“说出真相”来战胜否认。有时候他也会代替Conor说出那些他不可说或不可想象的东西。

 

  • 哀伤的第二个阶段:愤怒

 

“愤怒”这个阶段出现在故事的很多地方,主要体现在Conor似乎不明就里地,就摧毁了祖母起居室。

 

另外他用Harry打架来缓解他对于母亲疾病的矛盾心理所带来的罪恶感。

 

愤怒作为悲伤的一个阶段,在Conor与母亲的一场谈话中得到了明确的承认。

 

这场谈话发生在他们承认治疗不起作用时,

 

“亲爱的,你生气是很正常的”,妈妈说,“说实话我也非常生气,你可以任意的发怒。我不想让别人告诉你。如果你想要砸东西,就尽情的砸吧。”

 

Gilmore认为,梦中幻想的怪物代表了“本我和惩戒性的超我”的危险混合体。

 

起初怪物可以被看做Conor超我的化身,他是父亲式的,扮演了Conor对于母亲疾病精神应对的批评者。

 

但是,当愤怒爆发时,Conor的本我开始猖狂。祖

 

母起居室的片段明确表现出怪物是Conor精神的象征层面。

 

还有一些早期的线索表明这一点,当Conor自己的想法显现出怪物式的特质,“某一刻,他感觉自己好像可以抓住空气,把它捆在Lily身上,然后将她撕成两半。”

 

书中也有其他引述Conor的感受,说他好像被撕裂成两半,“好像身体扭曲分裂了一样”,表明怪物其实是Conor自己的一个分离的部分。

 

 

  • 哀伤的第三个阶段:讨价还价

 

Conor和怪物的关系就是建立在讨价还价基础上的:怪物会告诉Conor三个故事,作为回报,Conor必须要说出第四个故事。

 

哀伤的第三个阶段:讨价还价,在怪物讲的第二个故事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这是关于一个有着患病女儿的牧师试图和药师讨价还价的故事。罗丝相信,从心理学层面来说,讨价还价或许可以和“无言的内疚”相联系,在这个故事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只要你可以救救我女儿,我什么都可以给你。”牧师对药师说。但是,牧师因为自己的摇摆不定遭到了惩罚,当境况困难时他的摇摆最终导致了女儿的死去。

 

药师是不会跟他讨价还价的。

 

故事回到Conor妈妈这里,最后万不得已,产自紫杉树的的一种新药有可能治愈妈妈的病。

 

Conor将怪物作为治疗者到来这一点合理化,“它就像是一棵治愈的树一般走过来,跟可以给妈妈治病的那棵树一模一样,拜托了……拜托了。”

 

故事讨价还价的层面,有助于解释其同信仰之间复杂的关系。

 

McEntyre指出,“在大多数关于疾病和死亡的小说中,关于上帝的议题总是会被提出。”

 

罗斯发现大多数的讨价还价都是在跟上帝之间发生的。

 

在《当怪物来敲门》怪物讲的第二个故事中宗教信仰一带而过,但它其实是被用作自我信念的隐喻,而不是宗教信仰:“信念是治愈的一半,对治愈的信念,对等候未来的信念。”

 

最终信念并没能治愈Conor的妈妈,但她确实认为这已经给她“买”来了更多的时间。

 

“信念可能就是我会撑这么久的原因吧,Conor”。

 

  • 哀伤的第四个阶段:抑郁

 

抑郁的阶段,在这个故事中并不明显。

 

罗斯分辨了两种类型的抑郁:反应性的抑郁(实际的丧失已经发生),以及准备性的抑郁(绝症病人为最终的分离作准备)。

 

罗斯认为后一种通常是安静的,病人并不需要言语来代表。

 

但对家庭而言,“如果在死亡前悲伤可以得到更多的表达,在之后就得以承受更少的痛苦”。

 

在《当怪物来敲门》中形成最后高潮的那个噩梦,正是罗斯所说的准备性抑郁的爆发。

 

在噩梦中,任凭Conor如何努力拉住妈妈,怪物最后还是将他的妈妈拉入了深渊。

 

噩梦的叙事过程借鉴了和抑郁经常联系在一起的隐喻:下降,黑暗和沉重。

 

  • 哀伤的最后一个阶段:接受

 

罗斯的悲伤阶段理论最后一个阶段即为“接受”。

 

在《当怪物来敲门》中,接受体现在Conor最终得以说出真话,正如怪物一直以来劝他做的那样。

 

尽管在噩梦中Conor承认自己希望母亲死去这样一切就结束了,但是在母亲床前时他说的仍旧是他不希望母亲离开。

 

接受在书籍最后一行得到了确认:

 

“Conor紧紧抓住母亲不放,好像只有这样做,他才能最终让她真正离开。他的顿悟出现在他最终意识到自己一定可以生存下去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终究会走过这些痛苦,哪怕过程会非常可怕,非常艰难,但最后的最后,他一定能够生存下去。”
 

 


上一篇:让你精力充沛的25个小妙招   下一篇:我是怎样走出失眠的?
分享到:
版权所有:河南领先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金水路英协路交叉口东南角盛润国际广场东座2002室
电话:0371-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网址:http://www.lxzx999.com/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847号

豫ICP备160182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