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主格:性心理障碍分析-1
更新于 2014-02-25 | 浏览次数 0
性心理障碍指具有异常性行为的性心理障碍,这些人对正常的异性性生活没有欲望,却对病态性性行为具有强烈的欲望,且反复发生。特征是有变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性身份障碍);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满足性欲(性偏好障碍);不引起一般人们性兴奋的人物或情景,对病人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性指向障碍)。除此之外,与之无关的精神活动均无明显障碍。不包括单纯性欲减退、性欲亢进及性生理功能障碍。
一、概述
青春期在性激素作用下,身体会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尤以生长迅速及性器官、第二性征发育显著。随着性生理的发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随着发展,性兴趣日益增长,但社会和文化要求其能够适当控制和应对,这是当今青少年必须面对的现实和社会应当关心的问题。性心理的复杂性和性问题受到文化背景、伦理道德观的制约,以及特有的隐秘性,加上人类的性变量的实验可控性和可评估性难以掌握,使得有关研究比较困难。
二、对性的认识
性活动是关系人类生存的一种本能活动。人类通过生殖功能使种族和社会绵延,并且依赖性功能的生物、心理、社会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使得种族和社会能够稳定和发展。现对性和性问题的有关观点,作简要介绍如下:
1、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依德(S.Freud)认为:潜意识之中的性欲原始动力(性内驱力)是利必多(libido),其既可能得到满足,也可能被压抑,或者以被社会允许的方式得到疏泄。这种内驱力的满足或挫折对人类的行为有重要影响,性本能的冲动对于精神障碍的病因、人类的行为动机都有不容低估的作用。并反复指出人类文明要以人的性活动的一些限制为代价才能进步。
2、行为主义学派
认为行为是通过遗传信息和所处的环境互相作用而表现的,因此正常及不正常的行为都可以通过训练建立或改变。例如多数性心理障碍(性变态)是由于性兴奋与无关刺激,通过条件化机制结合而成。研究表明,性欲的满足不一定要通过异****配,也不一定要通过性器官的接触(****)来实现,这对研究性病态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3、性的新认识
(1)、关注性的正确回归:5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为了对抗传统的性禁锢,产生的“性革命和性解放”,造成了性泛滥,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恋爱、婚姻、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出现畸变,特别是以艾滋病为代表的性传播疾病的迅速蔓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使人们终于关注性的正确回归问题。
(2)、重视性知识教育:我们民族受到封建的传统观念、旧的习俗风气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性知识的贫乏造成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而当前因加强了国际交流,部分国人受到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又出现性放纵,使两者形成尖锐的矛盾,并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性健康既依赖于生物学因素,也依赖于心理、社会因素。正确认识人类性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属性,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三、青少年时期性心理的发育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性活动在婴儿出生后就开始了,只是性意识内容和表现形式十分幼稚和处于萌发状态,但可能是成年性行为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许多成人性问题的心理基础之一。
Freud对婴幼儿提出了与人格发展有关的三阶段假说,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之相适的身体的特定区域,称为动欲区,共同特点是性的冲动不指向他人,而指向自身寻求快感。
1、口欲期(0~1岁)
Freud认为在此期婴儿的口腔是一个动欲区。婴儿的需要与感觉集中在口部,最大的本能需要是食物,通过吸吮母亲的乳头和被抚抱得到快感。因此,常见到一些幼儿通过吸吮手指获得满足快感的需要。婴儿如在口欲期发展受挫,长大后人格可能出现偏离,如缺乏信任和安全感。反之,过多的满足也可能发展成一种过分依赖的人格。
2、肛欲期(1~3岁)
Freud认为在此期婴儿的肛门是一个动欲区。幼儿开始注意到自己的生殖器官,并能自我体会到触摸时的快感。这个时期也是识别自身性身份时期,在2岁左右能初步认识自己的性别身份,这时父母要注意其男、女不同性角色的培养。
3、生殖器欲期(3~6岁)
这个时期儿童会从自己的生殖器上获得快感,有时以手触摸的方式获得,开始发现两性之间生殖器的差异,并对成人及其他儿童生殖器产生好奇感,这种好奇感可持续到8~9岁,而且出现与性有关的游戏及对性的探究行为。同性儿童之间的性游戏,甚至异性儿童之间的性游戏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父母不应采取惩罚或恐吓态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性教育。
4、性欲潜伏期(6岁以后)
儿童的兴趣不再集中在父母和其他人身上,而是转向同性伙伴,具体分为:
(1)、疏远异性期:由于社会各种压抑性意识和性活动的伦理道德观念开始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之中,感到以前与性相关的行为(如性游戏等)是社会和家长不允许的,因此产生羞耻感。男女孩子之间的关系开始疏远,同性孩子之间的交往加深。
(2)、爱慕异性期(13~16岁):在初中、高中低年级阶段,对异性逐渐产生好奇和好感,但大多不是针对特定的某个异性,而是一种泛化和朦胧的憧憬,因此不是早恋。女性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为12岁左右,男性为14岁左右。这时家长、老师要正确理解和引导异性间的正常交往,有利于少男少女心理健康成长。异性之间有好感不等于恋爱,但可以发展为恋爱关系,需要掌握好分寸。因为此时期青年人的激情有余,稳定性不足,其爱慕的对象有不稳定和易变动的特点,因此不提倡早恋。应鼓励孩子间友好交往,努力学习。
5、恋爱期
青年男女由泛化的对异型的好感开始,转向对某一特定异性产生爱情,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对恋爱对象的学识、兴趣、家庭等加以综合思考,进而产生对其内在品质的评价,如果认为是自己可以信赖和爱慕的人,爱情就会进一步发展,再经过一段恋爱生活,彼此加深了解,如有可能就会结合成家。
四、病因和病理机制
1、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异****往
青年人由于交往的扩大,独立意识增强,常会展现独立的个性,难以承受教育者的指导和要求,有时会引起其反感。但由于青年人认知事物的思维偏颇,有时会对任何指教(包括正确的指教)都会产生否定的想法,表现出非理性的思维倾向。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青少年对老师、家长及某些事物处理产生逆反的情绪及行为,尤其在交友、恋爱、婚姻问题上更为突出。例如,异性间的友谊交往,被横加干涉指责为早恋,产生逆反心理后,使其交往更加亲密和更加隐蔽。逆反心理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积极的因素,从求异思维的角度看,是探索科学真理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如果引导得法,有利于发掘青少年的创造潜力。
2、青春期的心理****
(1)、生理发育成熟与知识准备不足的****:
青春期性器官与性机能发育成熟导致青少年性生理、性心理的一系列变化,因此迫切需要了解有关知识。但是当前学校及社会在这方面的教育极不充分,造成青少年因性知识的贫乏。青少年的渴望,学校教育的不足,家长和老师的闪烁其词,更加深了性的神秘感,刺激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因此通过传借读物等非正常渠道获得性知识。为各种淫秽制品造成可乘之机。
(2)、性需求与性压抑的****:性需求是指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是性器官及其机能发育成熟和人的本能表现,并随性器官的成熟和外部环境中各种刺激而被加强。然而人是社会的成员,必然要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这种需求和控制之间的矛盾就会形成****。如果性驱动冲破了理智的防线,便造成性行为的失控,严重者便出现性罪错行为。
(3)、对异性爱慕与自我克制的****:
青少年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慕的倾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但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舆论,往往使其遭受非难,因而给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产生自责感。
(4)、性角色期待与现实的****:
青少年往往期待发展成与自己相适应的生理、形体和行为方面的理想特征,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以第二性征方面的矛盾更为突出,即不一定能达到俊男、淑女的标准。这种****经正确引导,可以使青年男女接受现实,更多地追求内在美,保持心态平衡;否则可能导致心理挫折,甚至心理障碍。
(5)、早恋:
早恋的年龄界限目前尚无定论,根据我国社会和文化传统、民族风俗等综合考虑,一般认为中学生谈恋爱应视为早恋。早恋与青少年性意识的出现与性生理成熟有关,这可以使生理、心理和社会条件尚不成熟的少男少女出现早恋问题。
(6)、性自慰:
用性自慰来代替过去的“手淫”一词,避免了后者的贬义。性自慰是人类心理发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指以手或某些器具触摸自己的生殖器,是宣泄性欲的一种正常途径。性自慰在青少年十分常见,男孩多于女孩,大多数在性自慰后性紧张得到缓解,因此青年人的适当性自慰对健康无害。但是,有相当多的人受不科学的传统观念及性知识贫乏的影响,认为性自慰是不道德和不健康的行为,在性自慰后出现自责、恐惧、羞于见人的错误想法,并由于心理上的压力引起躯体不适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厌食等症状。值得指出,不良的环境、情绪矛盾常常可导致儿童发生性自慰行为,作为消除焦虑情绪的一种手段,如果父母对儿童的这种行为严加惩罚,结果会适得其反,常常会导致更频繁地抚弄、触摸自己的生殖器。
3、性心理障碍的病理心理和发病机制
从病态心理学角度而言,病态性行为属于幼年性经历的再现与延续,以及缺乏排解心理困难和应变能力所致。有的自幼年起病态性行为一直延续至成年,以男性为多。这类人的个性特征是,多数不善于人际沟通,不善于与异****往,在异性面前表现羞怯、腼腆,这种拘谨的个性会导致对面临的困难缺乏应变能力。因此,病态性心理的发病条件为幼年性取乐经历,个性特征及创伤性心理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