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访谈节目并不等同心理咨询
更新于 2015-03-27 | 浏览次数 0
有些心理访谈类节目是“伪心理咨询”――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张结海的一席话,无疑像一枚重磅炸弹,给这类节目重重的一击。同时,也让观众心生疑惑,难道心理访谈是在“忽悠”人吗?究竟心理访谈是不是心理咨询,能不能解决困惑呢?
心理访谈节目火了
“目前,几乎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都开办有心理访谈类节目。”一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告诉记者。据介绍,这类节目在去年达到了高潮,也因此,有业内人士把2007年称为“心理类访谈节目年”。到了今年,这股热潮仍未消退,据当前一档做得不错的心理访谈节目的制片人介绍,即便节目在深夜11点播出,收视率也能稳定在0.13,按我国人口总量计算,相当于有8000万观众守在电视机旁看节目!而且,曲折的情节、强烈的冲突和个人隐私还在吸引着更多人锁定节目。有观众反映,有些心理访谈节目做得指导性很强。虽然讲得是别人的事,但却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自己能从中获得启发。
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前制片人梁红谈到人们热衷于此的原因时说,中国每年都有约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轻生,这档节目的初衷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倾诉内心不安、矛盾和痛苦的空间。“现在咨询师行业鱼龙混杂,收费又高,万一被骗了怎么办?这个节目又有资深专家,又不收费!”这是心理访谈节目火爆的重要原因。
心理访谈节目与心理咨询相去甚远
面对如此火爆的心理访谈节目,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杨凤池表示,这类节目本身不错,只是数量多了难免鱼龙混杂。而某些不正规的节目也可能让观众走入误区――把心理访谈当心理咨询。其实,心理访谈不是心理咨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表示,隐私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某节目制片人说,80%的当事人得知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讲出隐私就会犹豫,一般要经工作人员游说七八次才同意“曝料”。
而真正的心理咨询则是在私密的空间进行,在场人员仅限于咨询员和来访者。最重要的是,咨询过程中,来访者所吐露的隐私都是绝对保密的。而在节目中,若干台摄像机从各个方向对准当事人,还要面对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这就决定了当事人不可能完全放松和坦诚,他们可能对问题避重就轻、吞吞吐吐,甚至有意遮掩关键问题。某省级卫视一档情感类谈话节目,上演了讨伐“第三者”的一幕。丈夫上台后,在主持人“穷追猛打”之下,先是淡化自己的婚外情,随后索性回忆起和妻子的争执,这期节目以失败告终。
心理访谈节目有利有弊
据介绍,《心理访谈》节目一期20分钟,希望通过一期或两期节目解决一个困惑。解决心理困惑当真能速战速决吗?韩布新表示,节目只选取冲突最激烈的片段,并不能展示问题的全貌。一位母亲接受采访时说,在节目中确实得到了专家的指导,也缓和了母子关系,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开心结。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汪亚珉指出,心理咨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当事人可能在当时感到“豁然开朗”,但真正解决问题需当事人和咨询员深入了解,建立长期的互信关系。
当然,心理访谈节目并非全无益处。中日友好医院心理科主任李子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节目中多讲些有共同性的指导方法,这对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困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